首頁 >
詩文 >
陳邦彥的詩 >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訪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圓先生集及渡青閣愛廬諸刻次日取道西山別后卻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訪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圓先生集及渡青閣愛廬諸刻次日取道西山別后卻寄
余以九月四日抵南州訪戴初士承惠尊人大圓先生集及渡青閣愛廬諸刻次日取道西山別后卻寄。明代。陳邦彥。 洪喬亦作郵,信陵非一客。半日豫章城,匆匆若遺跡。含意各未申,我行良獨迫。南雁復相催,詩才遽殫索。明發道西山,低徊礙縢屩。旅次乞膏火,讀君渡青閣。先哲肇淵源,風徽儼疇昔。繄昔神皇季,此道趨靡弱。山陰初濫觴,揚波自夢澤。后進轉慕效,前修恣彈射。陳詩辨廢興,悲哉忽如酢。大雅未蕪沒,匡山留孔碩。王李浣其濃,袁徐益其液。所俟在千秋,時流詎能度。末學秉微尚,騶發亦同的。托居窮海涯,汲深慚未獲。哲人不可作,堂構幸無斁。中興屬伊始,繁音宜蕩滌。何因附莒邾,與君振標格。
[明代]:陳邦彥
洪喬亦作郵,信陵非一客。半日豫章城,匆匆若遺跡。
含意各未申,我行良獨迫。南雁復相催,詩才遽殫索。
明發道西山,低徊礙縢屩。旅次乞膏火,讀君渡青閣。
先哲肇淵源,風徽儼疇昔。繄昔神皇季,此道趨靡弱。
山陰初濫觴,揚波自夢澤。后進轉慕效,前修恣彈射。
陳詩辨廢興,悲哉忽如酢。大雅未蕪沒,匡山留孔碩。
王李浣其濃,袁徐益其液。所俟在千秋,時流詎能度。
末學秉微尚,騶發亦同的。托居窮海涯,汲深慚未獲。
哲人不可作,堂構幸無斁。中興屬伊始,繁音宜蕩滌。
何因附莒邾,與君振標格。
洪喬亦作郵,信陵非一客。半日豫章城,匆匆若遺跡。
含意各未申,我行良獨迫。南雁複相催,詩才遽殫索。
明發道西山,低徊礙縢屩。旅次乞膏火,讀君渡青閣。
先哲肇淵源,風徽儼疇昔。繄昔神皇季,此道趨靡弱。
山陰初濫觴,揚波自夢澤。後進轉慕效,前修恣彈射。
陳詩辨廢興,悲哉忽如酢。大雅未蕪沒,匡山留孔碩。
王李浣其濃,袁徐益其液。所俟在千秋,時流詎能度。
末學秉微尚,騶發亦同的。托居窮海涯,汲深慚未獲。
哲人不可作,堂構幸無斁。中興屬伊始,繁音宜蕩滌。
何因附莒邾,與君振標格。
唐代·陳邦彥的簡介
陳邦彥(1603年~1647年),字令斌,號巖野,廣東順德龍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嶺南三忠之首,陳恭尹之父。早年設館講學,為當時南粵碩儒名師。明亡,年屈四十的陳邦彥疾書《中興政要策論》萬言書,并參加南明廣東鄉試,中舉人,擢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派往贛州參與軍事。1647年(永歷元年)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城破被捕,慘遭磔刑。陳邦彥深具民族氣節外,詩文也飲譽當時,與黎遂球、鄺露并稱“嶺南前三家”。
...〔
? 陳邦彥的詩(229篇) 〕
唐代:
蘇颋
在昔堯舜禹,遺塵成典謨。圣皇東巡狩,況乃經此都。
樓觀紛迤邐,河山幾縈紆。緬懷祖宗業,相繼文武圖。
尚德既無險,觀風諒有孚。豈如汾水上,簫鼓事游娛。
在昔堯舜禹,遺塵成典謨。聖皇東巡狩,況乃經此都。
樓觀紛迤邐,河山幾縈紆。緬懷祖宗業,相繼文武圖。
尚德既無險,觀風諒有孚。豈如汾水上,簫鼓事遊娛。
清代:
戴亨
書齋西數武,別有遠塵天。芒履偶然到,滄洲久自專。
藤蘿垂暮雨,桑柘起疏煙。景色新秋近,輕涼亦可憐。
書齋西數武,別有遠塵天。芒履偶然到,滄洲久自專。
藤蘿垂暮雨,桑柘起疏煙。景色新秋近,輕涼亦可憐。
:
釋宗杲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雖然不許默照,須要人人面壁。
今朝四月初一,衲僧放楖栗。雖然不許默照,須要人人面壁。
清代:
周貽繁
徵輪靜。西風勁。一杯清醑澆愁興。離懷弱。香衾薄。
有何紛擾,為誰驚覺。柝。柝。柝。
徵輪靜。西風勁。一杯清醑澆愁興。離懷弱。香衾薄。
有何紛擾,為誰驚覺。柝。柝。柝。
唐代:
陳元光
迅烈驅黎瘴,委蛇陡翠微。漢宮塵漠漠,隨社黍離離。
圣遠津稀問,蟾升樹亦輝。晨昏童冠浴,夜靜士民嬉。
迅烈驅黎瘴,委蛇陡翠微。漢宮塵漠漠,隨社黍離離。
聖遠津稀問,蟾升樹亦輝。晨昏童冠浴,夜靜士民嬉。
清代:
沈光文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禪。不遂清時適,聊耽野趣偏。
遠鐘留夜月,寒雨靜江天。拯渙方乘木,才弘利涉川。
生平未了志,每每托逃禪。不遂清時適,聊耽野趣偏。
遠鐘留夜月,寒雨靜江天。拯渙方乘木,才弘利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