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完顏亮的詩 > 念奴嬌·天丁震怒

念奴嬌·天丁震怒

[金朝]:完顏亮

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念奴嬌·天丁震怒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雪啊,仿佛天兵天將挾著巨怒,將那銀子鋪成的大海掀翻,將那珍珠綴成的簾子拆散打亂。六角形的雪花滾滾飛舞,把那山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這雪又像癲狂不已的白虎,以及猖獗橫行的白麒麟,一齊扯斷了珍珠繩索。還宛如鏖戰的玉龍,打得鱗甲滿天飄散。

誰曾想起那雄關山嶺上,將士在寒風中佇立,雪白的衣帶緊粘著戰旗的一角。戈矛泛著炫目的顏色,劍戟搖曳著凜冽的寒光,軍帳中騰騰殺氣縈繞。兵士們如貔虎野獸般雄壯,將佐們個個英勇,都在一起論略談韜。此情此景下,應當一醉方休,用醉眼看那一片寬曠的碧空高高。

注釋

天丁:天兵,一說為天上的六丁神。震怒:大怒,異常憤怒。

珠箔(bó):即珠簾。

六出:雪花六角,因用為雪花的別名。

皓虎:白色的老虎。

素麟:白色的麒麟。

珍珠索:一作“真珠索”。

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張元詩句“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以此形容飛雪。

僵立:因寒冷而凍得僵硬直立。

縞(gǎo)帶:白色的衣帶。“沾旗腳”一作“占旗腳”。

戎幕:行軍作戰時的營帳。

貔(pí)虎:比喻勇猛的軍隊。

偏裨:偏將與裨將,古時將佐的通稱。“英勇”一作“真勇”,后者應為錯字。

兵略:即戰略。“共與”一作“非與”,后者應為錯字。

參考資料:

1、關德富,唐樹凡主編.中國四大名著詩詞解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56-257

2、王利器.耐雪堂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273

念奴嬌·天丁震怒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缺乏文獻記載,最早出處《水滸傳》中只有一句“壯那胸中殺氣”,似表示完顏亮作此詞與戰爭有關。而現代有的學者則根據詞中內容推斷其創作背景,如馬清福《東北文學史》中認為此詞可能是完顏亮未奪取皇位時所作,以上說法均為推測,并無足以確證的根據。

參考資料:

1、馬清福.東北文學史: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233

2、張克 等.東北古代文史論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30

3、趙志輝.滿族文學史 1:沈陽出版社,1989:235

4、畢寶魁.東北古代文學概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3:120

念奴嬌·天丁震怒鑒賞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占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詞的上片前三句“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以一種磅礴的氣勢開篇:一定是天兵發怒了,掀翻了銀海,散亂了珠簾,變作了天地間的這場大雪。

  下面二句“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漫天大雪,轉眼間將山中的丘壑便填平了。

  下面五句,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形容雪勢。“皓虎”、“素麟”,“掣斷”的“珍珠索”,“酣戰”的“玉龍”,“滿天”的“鱗甲”。將逼人的雪勢,形象地展示出來了。

  完顏亮巧用博喻手法,大筆揮灑,展現北國豪雪雄渾壯觀的景象,堪稱大氣磅礴。絕無“天人寧巧許,剪水作飛花”的纖柔嬌媚淡雅之態,亦無撲朔迷離婉秀之姿。謂其“俚而實豪”,雄氣狂放,壯闊恢宏,豪宕奇險,借詠雪酣暢淋漓地展露其為人為詞的當行本色,是再恰切不過的了。

  如果說上片重在寫景,那么下片則重在抒情,描述了邊塞軍旅在這大雪中的豪情壯志。

  開頭三句“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沾旗腳”,誰能想到邊關征夫在這風雪中的情景呢?以此從單純的天上雪景過渡到“萬里關山”去了。

  下面六句,描述了邊塞將士在雪中的豪邁氣勢,劍戟戈矛,在雪色中閃射著寒光,一座座軍營透出一派殺氣。無論是將領還是兵士,個個豪雄英勇,都在商略如何克敵制勝。

  結尾二句“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雪中豪飲,一醉方休,且看取雪后初晴的寥廓碧空。于豪放中又抹上一層浪漫色彩。

  完顏亮筆橫四野,墨翻驚瀾,天上人間,丘壑、雪勢軍威人情渾融一體,豪詠狂吟譜成這闋詠雪絕唱。

完顏亮簡介

唐代·完顏亮的簡介

完顏亮

(1122—1161)金朝皇帝,女真完顏部人,本名迪古乃,字元功,后改名亮。遼王完顏宗干第二子。皇統九年,弒熙宗自立,當年改元天德,后改貞元、正隆。即位后以勵官守,務農時等七事詔中外。遷都于燕,稱中都,又改汴梁為南京。正隆末大舉攻宋,敗于采石,東至瓜洲,兵變被殺。在位十二年。世宗時降為海陵郡王,謚號煬,后再降為海陵庶人。

...〔 ? 完顏亮的詩(5篇)

猜你喜歡

題李衛公待渡圖

清代李鍇

太原公子方隸軍,藥師卻渡黃河津。津頭蕭蕭風雪暮,亦是尋常行路人。

驚龍怒虎易形似,難畫英雄當此際。常山太華隱欲動,千尺光芒垂至地。

送謝伯儀守開州

明代徐溥

賢哉三謝后,分命守開州。卓犖才聲重,循良政績優。

論交當早歲,惜別已深秋。五馬馳官道,雙旌指驛樓。

憶王孫 其二 游西施山

清代毛奇齡

西施歌館舊城東。畫棟朱欄映碧空。花絮陰陰趁晚風。

翠重重。石上胭脂墮雨紅。

下彭城而南微雨即事

明代王世貞

稍盡彭城山,悠然見清淮。微雨雖沾衣,能令山色佳。

出沒前后旌,浮云時與偕。濁酒兩三行,聊以佐歸懷。

秋聲八詠用杜公部秋興八首韻

清代徐宗干

峰巒一抹襯秋暉,古木蕭疏露翠微。猿抱懸崖千丈嘯,鴉棲落葉半天飛。

梵音泉石心思徹,詩境匡廬面目違。絕頂百圍吟遠籟,尚留紅樹帶霜肥。

送宋承旨歸覲大母劉太夫人

薛似宗

遠沖風雪渡錢塘,欲趁春風到故鄉。

百歲報劉知日短,一身許國喜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