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岑參的詩 >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

[唐代]:岑參

汝不聞秦箏聲最苦,五色纏弦十三柱。

怨調慢聲如欲語,一曲未終日移午。

紅亭水木不知暑,忽彈黃鐘和白纻。

清風颯來云不去,聞之酒醒淚如雨。

汝歸秦兮彈秦聲,秦聲悲兮聊送汝。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沒聽說秦箏聲音最苦,五色琴弦纏著十三琴柱。

曲調幽怨緩慢如泣如訴,一曲尚未彈完天已近午。

紅亭池水樹木不覺暑氣,秦箏忽又彈起黃鐘白纻。

清風颯颯云彩停留不動,客人醒過酒來淚下如雨。

你歸秦地為你彈奏秦聲,秦聲悲哀啊,送你上路。

注釋

秦箏:古秦地(今陜西一帶)產的一種弦樂器。箏,一種弦樂器。

“汝不聞”兩句:說秦箏五色十三弦,聲音最為悲苦。五色,涂成五色。纏弦,將弦纏在箏上。十三柱,十三根纏弦的支柱。

“怨調”兩句:說秦箏聲調幽怨緩慢,好似向人傾訴衷腸,一曲尚未彈完,天色就已近午時。如欲語,好似向人傾訴。

“紅亭”兩句:說在池水樹木環繞的空氣清爽的紅亭上,秦箏忽又彈起《黃鐘》和《白經》兩支曲子。不知暑:不覺有暑天的炎氣。

“清風”兩句:說秦箏聲音悠揚,如清風颯颯而來,天上的云彩也停下來傾聽;至于送客的人們就更被這聲音從醉中喚醒而淚如雨下。云不去,云彩為秦箏聲吸引而不愿離去。

秦:指地處秦地的長安。聊,聊以,姑且。汝,你。

參考資料:

1、高光復.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316-318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鑒賞

  這首詩以秦箏為題作歌寫送別。全詩可分為三層。

  詩的前四句主要寫秦箏的音調特色。以“汝不聞”點明此歌乃是為肖正而作,并且強調秦箏,引起全詩,“苦”,概括了秦箏聲調的特色。次句又以秦箏構造的復雜暗示曲調將不同尋常。三、四兩句則具體寫秦箏的聲音特色,先直接寫聲調的幽怨沉緩,然后又以時間的推移寫曲調的悠遠綿長,人們預知秦箏將奏出動人的曲子。

  詩的次四句寫送別時彈奏秦箏。先點明水繞樹合的紅亭,是送別的環境,也是彈箏的環境。次點出所彈曲調為‘黃鐘樂》和《白芝曲》。然后集中寫秦箏的音樂效果:清風颯颯而來,浮云停滯不動。“颯”,透露出凄怨,“云不去”反映出纏綿難舍。這兩句不僅用自然界的景物形象寫出秦箏之聲,而且以物之尚且有知’,襯托了人之不能無感,遂有“聞之酒醒淚如雨”一句,來寫秦箏聲引起的惆悵別情。

  詩的最后兩句點明“送”字。歸秦地而作秦聲,歌題是恰切的。結尾“汝”字與開頭“汝7字相呼應,強調“送汝”,而一個“悲”字呼應開頭的“苦”字,寫出借秦箏傳達出的悲苦不忍別離的心情。其中似也包含著棄置州縣,難以歸京的苦悶。

  這首詩情調悲切婉轉,催人淚下,韻腳也低沉凝重,突出地表達了詩人送別時凄愴悲苦的心緒。

岑參簡介

唐代·岑參的簡介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參的詩(374篇)

猜你喜歡

壽固山永言尚將軍

明代釋今無

百粵惠風吹瑞草,星光耿耿長庚老。寰海之區光浸中,仁壽同歌兼社舞。

銀花火樹太平年,山川帶礪入幽妍。白昴之精躍申甫,一柱擎天見神武。

跋虞丞相與趙撙節使帖還其猶子濟二首

宋代楊萬里

虞丞相與趙將軍,同策江淮第一勛。

大羽進賢今寂寞,凌煙頌里感風云。

將冠

程濱

似見咿呀初學步,誰知冠禮竟加余。春秋鑄就慵疏性,辜負家藏幾柜書。

贈詩奚黃懿卿謔來獻

明代鄧云霄

書記翩翩清且嘉,偶攜龍劍事張華。行吟常負囊中錦,同夢曾偷筆里花。

白社徑堪呼小友,青云猶許附名家。主人最是憐才者,豈似方回浪自誇?

贈項子全

明代朱同

過門未識子全面,久矣逢人說項斯。宦志已灰更變后,宗枝還念未分時。

曾楊近古無神術,盧扁于今有國醫。尚擬好風吹杖履,夜深雨足剪園葵。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

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秋渾不解,先春早發向陽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