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岑參的詩 >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

[唐代]:岑參

西原驛路掛城頭,客散紅亭雨未收。

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譯文及注釋

譯文

驛路在西原山上穿行,看起來就像掛在城頭似的,那江邊的送客亭,有送行人雨中依依惜別。

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時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還像漢武帝那個時代那樣雄偉壯麗?

注釋

虢(guó)州:唐屬河南道,故城在今河南靈寶南。李判官:岑參的友人,名字不詳。晉絳:指晉州、絳州。得秋字:拈得“秋”字韻作此詩的韻腳。

西原驛路:虢州城城外一個地方,北出黃河的驛路是由城外繞山而去。

汾水:河流名,發源于今陜西寧武,向西南流入黃河。

漢時秋:漢朝的鼎盛時期。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615-616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至上元二年(761年),岑參出任虢州長史,其時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由于戰亂,國土破碎,人民罹難,詩人親眼見到過的開元盛世景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首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鑒賞

  此詩是送行之作。當時的虢州城,大抵依山而建。西原是城外一個地方。北出黃河的驛路是由城外繞山而去的。所以詩的開頭,才有“西原驛路掛城頭”的話。此句驟看是寫景,城堞現出了一角,遠處有重重疊疊的山,驛路在山上穿行,看來就像掛在城頭似的;其實又是在敘事,點出送行題目。再把這第一句和次句連起來讀,還可以看到一個雨中送客的場景。除了城堞聳峙,遠山一抹,驛路蜿蜒之外,江邊還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見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純然以寫景來敘事達情,卻又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這是作者在攝取、提煉、表現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說明。

  然而,這首詩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應酬之作,詩人在詩中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單純的送別友人深廣得多。就在開元盛世一去不復返這樣的背景下,詩人感慨遙深地寫下了這兩句話:“君去試看汾水上,白云猶似漢時秋?”話里隱藏著一段典故:有一年,漢武帝劉徹到河東(今山西地區)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覽、飲宴,高興起來,做了一首《秋風辭》。有“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的話。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漢朝的鼎盛時期,而唐朝從貞觀到開元一百多年間,國力之盛,比起漢武帝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安史之亂一來,卻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詩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觸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晉絳去,詩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這樣的探問,很明顯,隱藏在這兩句話后面的,是詩人對于唐帝國衰落的深沉的嘆息。一種對國家命運深切關懷的激情,在詩人胸中激蕩。有了這兩句,就給這首送行詩平添許多藝術光彩。

岑參簡介

唐代·岑參的簡介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參的詩(374篇)

猜你喜歡

發虹縣

宋代孔平仲

驅馬汴河西,從此游帝鄉。瞻言驛堠短,喜及春日長。

碧瓦映茅茨,人煙密相望。芻茭足供馬,亦有酒可嘗。

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公挽詞三首 其三

宋代宋庠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

天迥哀笳咽,林長導翣遲。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自吳城至馬當湖江八景 其三 瀑布 在匡廬

明代郭之奇

蒼屏九疊盡飛榮,風雨千巖欲怒鳴。泉石初開天籟發,水山相雜大文生。

每乘清氣陰陽御,漸出光華人世迎。不是銀河天際落,峰頭那得掛長庚。

重五日入山由苗栗至大湖

梁成楠

溪行有深湍,山行無寸土。當暑踐炎石,似魚游熱釜。

對嶺見深林,林深防猛虎。殺人飲其血,手把髑髏舞。

送李知章下第歸河北

宋代晁補之

斗雞擊劍鄴王臺,萬古英雄死不埋。

子去悲歌宜有和,露螢白首亦常材。

望云思親圖

唐代王翰

白云天際閑舒卷,卻似搖搖行子心。云氣有時還變滅,子心無日不登臨。

高林度過含疏雨,遠岫飛回落晚陰。不羨梁公為令子,但存忠孝古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