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楊炯的詩 > 夜送趙縱

夜送趙縱

[唐代]:楊炯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送別 

夜送趙縱譯文及注釋

譯文韻譯

趙國的和氏璧價值連城,自古來天底下人人稱贊。

今晚上送你回趙州故鄉,空中月明如水灑滿前川。

散譯

趙國有一塊價值十五座城他的壁玉,向來是天下聞名的。

我今夜送你回到趙州家鄉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輪明月,仍然照滿的面的川水呢。

注釋

趙縱:楊炯友人,趙州人。

趙氏連城璧(bì):戰國時,趙國得到一塊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換,故稱連城璧。此處用趙氏喻指趙縱,連城璧喻指其才華。連城璧,價值很多座城市的寶玉。這里指戰國時趙國的和氏璧。

君:指趙縱。舊府:趙國的故地,指趙縱的家鄉山西。

參考資料:

1、賈三強.千家詩新繹: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9

2、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18-19

夜送趙縱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已無法考證,從題目可知,這是詩人在某個夜晚送別友人趙縱去趙州而作的。

參考資料:

1、賈三強.千家詩新繹: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9

夜送趙縱鑒賞

  《夜送趙縱》是一首送別詩,寫得氣魄宏大。趙縱是趙地的趙姓人,詩人為他送別,很自然地聯想到天下盡人皆知的戰國時趙惠文王那塊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趙氏連城璧”,是詩人以國之瑰寶和氏璧比喻趙縱的品貌。次句“由來天下傳”,借美玉的名傳天下,進一步比喻趙縱的名氣。他是名聲遠播四海之內的。詩人用比興手法,明寫和氏璧價值連城,盛名久傳,暗比趙縱才華出眾,天下聞名,符合地點,符合姓氏,顯得非常貼切自然。詩人借助他人之口表達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稱贊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發。

  第三句“送君還舊府”,這本來是平鋪直敘,但力托全詩,可舉千斤。照應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題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歸趙”的意思,讓主題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一路順風,平安到達的祝愿。詩人構思巧妙,立意高遠,使人折服。從詩意推測,趙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辭歸故里。在詩人眼中,他是遠離塵囂,冰清玉潔,“完璧歸趙”。“送君還舊府”,這近似白話之句確是一個點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腳點,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夠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內容。詩人對友人的同情、撫慰、稱頌、仰慕之情,也都淋漓盡致再現出來。末句“明月滿前川”,純粹地描寫景物,暗應題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隱喻玉璧,璧如月潔,月如璧明,進一步稱頌趙縱。同時,一個“滿”字,既描繪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發了詩人的滿腹別情。詩句交待送別的時間在明月當空的夜晚,地點在奔流不息的河邊。當朋友張帆遠離之后,詩人佇立遙望,但見清冷的月光灑滿大地,空曠孤寞之意襲人。結束語真實地表達出詩人送別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悵、虛渺。但他又慶幸朋友“完璧歸趙”隱退故里,流露出憎惡官場、甚至逃避現實的情緒。

  全詩融敘事、寫景于一爐,巧用典故,比興得體,語言明白曉暢,形象鮮明可感。深入淺出,比喻設譬通俗易懂,寫景自然貼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繩削”,借情寫景,意境深邃,別有情致。

楊炯簡介

唐代·楊炯的簡介

楊炯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 ? 楊炯的詩(36篇)

猜你喜歡

冬夜月下作

宋代陸游

造物寧能困此翁,浩歌庭下答松風。

煌煌斗柄插天北,焰焰月輪生海東。

宋代釋善直

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遼天。祖師不曾西來,個個壁立千仞。

春旱既甚禱祈未應小園即事

宋代文彥博

渴望甘膏蘇旱歲,日趨祠廟罄虔祈。春風也解相欺罔,鼓扇楊花學雪飛。

海上雜詩 其一

汪精衛

朝暉流影入云羅,盡熨風紋似鏡磨。一種清明和悅意,欲將坦蕩托微波。

警世

近現代林豪

黑心人有馬兒騎,豈可人無得意時。怕者不來來不怕,疑人莫用用不疑。

蝦蟆想吃天鵝肉,老虎要吞蝴蝶兒。善惡到頭終有報,得便宜是失便宜。

小適園桃花忽開 其二

明代王鏊

花開猶未報人知,花下行吟漫自思。花若能言應笑我,年年無酒只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