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吳融的詩 > 途中見杏花

途中見杏花

[唐代]:吳融

一枝紅杏出墻頭,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抒情 

途中見杏花鑒賞

  詩人漂泊在外,偶然見到一枝杏花,觸動他滿懷愁緒和聯翩浮想,寫下這首動人的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名句。杏花開在農歷二月,正是春天到來的時候,那嬌艷的紅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經歷過嚴冬漫長蟄居生活的人,早春季節走出戶外,忽然望見鄰家墻頭上伸出一枝俏麗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無比欣喜激動。葉紹翁的詩句就反映了這樣的心理??墒菂侨趯Υ藚s別有衷懷。他正獨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種憂思盤結胸間,那枝昭示著青春與生命的杏花映入眼簾,卻在他心頭留下異樣的苦澀滋味。

  他并不是不愛鮮花,不愛春天,但他想到,花開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遠守著這枝鮮花觀賞,也看不了得多少時間。想到這里,不免牽惹起無名的惆悵情緒。更何況自己行色匆匆,難以駐留,等不及花朵開盡,即刻就要離去。緣分如此短淺,令人倍覺難堪。

  由于節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艷春意濃的時分,一般樹木枝梢上還是空疏疏的,空氣里的花香仍夾帶著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見飛來采蜜,只有歸巢的黃鶯聊相陪伴。在這種情景下獨自盛開的杏花,當會感到有幾分孤獨寂寞。這里融入詩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報春使者,轉化為詩人的自我寫照。

  想象進一步馳騁,從眼前的鮮花更聯想及往年在京城長安看到的千萬樹紅杏。那一片蒙蒙的煙霞,輝映著陽光,彌漫、覆蓋在神州(指中國)大地上,景象是絢麗奪目的。浮現于腦海的這幅長安杏花圖,實際上代表著他深心憶念的長安生活。詩人被迫離開朝廷,到處飄零,心思仍然縈注于朝中。末尾這一聯想的飛躍,恰恰泄露了他內心的秘密,點出了他的愁懷所在。

  詩篇借杏花托興,展開多方面的聯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離之感、身世之悲、故國之思,一層深一層地抒寫出來,筆法特別委婉細膩。晚唐詩人中,吳融作為溫(庭筠)李(商隱)詩風的追隨者,其最大特色則在于將溫李的縟麗溫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此篇可以視為這方面的代表作。

吳融簡介

唐代·吳融的簡介

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 ? 吳融的詩(256篇)

猜你喜歡

逍遙詠

宋太宗

知之修練但辛勤,苦志由來離六塵。

金鼎乍分紅燄火,月魂高鎖碧潭津。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十五

清代姚燮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飐輪角,沙葉為蔽昏。

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

送張閫幕兼素借陳石齋詩稿 其二

明代李東陽

空山野食無煙火,靈籟天聲自管弦。我亦從今斷葷飲,為公重和石齋篇。

恭和御制耕織圖詩 其一

清代允祥

歷歷三時況,如陳《七月》篇。秋云青甸里,春雨綠疇邊。

圣政先無逸,皇心重有年。孜孜宵{口干}意,總向畫圖傳。

贈齡首座主庵 其五

宋代釋慧空

說圓不覺拖泥水,立悟分明落二三。要得不移毫發許,寶云山里寶云庵。

次韻題張氏耆逸堂

宋代汪炎昶

游戲壺天歲月深,人間又見謫仙人。鏡中商嶺飄蕭發,物外箕山自在身。

安石少徒輕冕紱,伏波老未厭風塵。輸君物外全雙美,洛社耆英漢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