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王和卿的詩 > 撥不斷·大魚

撥不斷·大魚

[元代]:王和卿

勝神鰲,夯風(fēng)濤,脊梁上輕負(fù)著蓬萊島。萬里夕陽錦背高,翻身猶恨東洋小,太公怎釣?

撥不斷·大魚譯文及注釋

譯文

勝過了那神奇的大鰲,力氣之大可以對抗海上的大風(fēng)濤,脊背上輕松地背負(fù)著蓬萊島。在夕陽萬里、無所遮攔的開闊視野下,卻只能見到它高聳的華美脊背。就是翻個身還嫌?xùn)|洋太小。這樣的大魚,姜太公怎么釣?

注釋

⑴雙調(diào):宮調(diào)名,十二宮調(diào)之一。撥不斷:曲牌名。又名“續(xù)斷弦”,屬雙調(diào)宮曲調(diào)。此調(diào)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韻三仄韻。

⑵神鰲:傳說中海里的大龜,事見《列子·湯問》。

⑶夯(hāng),此指扛、頂。

⑷蓬萊島:傳說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

⑸錦背:那大魚的脊背美似錦繡。

⑹太公怎釣:姜太公曾用無餌之鉤,離水三尺釣來周文王,得成功業(yè)。此處說以太公釣術(shù)之高也無法釣這大魚。

參考資料:

1、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15

撥不斷·大魚創(chuàng)作背景

  王和卿生卒年不詳,此曲的創(chuàng)作時間也難以確證,只能根據(jù)王和卿與關(guān)漢卿是同時代人而推定此曲當(dāng)作于元代初年。而作者在世時聲望甚高,入元不仕,可知作者作此曲時有借魚自比、借魚托志之意。

參考資料:

1、游國恩 等.中國文學(xué)史(三).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4:299-300

2、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8-19

撥不斷·大魚鑒賞

  這首曲子以夸張手法詠物,深受《列子》影響,想象奇特,充滿了奇思壯采。“勝神鰲,夯風(fēng)濤”寫出了大魚的磅礴氣勢。作者以巨鰲比,已見魚之巨大,而作者更云“勝神鰲,夯風(fēng)濤”,以一“勝”字,夸耀魚的力量之神,還遠(yuǎn)在神鰲之上。“脊梁上輕負(fù)著蓬萊島”則說明這魚不僅身形龐大,還神猛無比。作者以大魚背負(fù)蓬萊之輕松,與神鰲“夯風(fēng)濤”之沉重作比,形象地寫出了大魚無與倫比的神奇力量。開頭三句,作者空中落筆,極力夸耀大魚之神力而不描繪它的形體具體如何,以懸人心念。第四句方繪其形體:“萬里夕陽錦背高。”這魚是如此不同尋常,萬里夕陽都照不全它的脊背,更不見其首尾,則其全身之大,簡直令人不敢想象。作者筆墨紙夸張,實已登峰造極,無以復(fù)加。下句更異想天開,層樓再上:“翻身猶恨東洋小。”真是奇想妙語。東洋已大不可測,偌大的東洋都嫌小,魚身之大,幾欲支撐天地了。至此,大魚已神形具備,如何作結(jié),頗難下筆,而作者卻出人意料,以“太公怎釣”作豹尾,頓使全曲神采倍增。據(jù)說姜太公能用直鉤便可把魚釣到,連姜太公都沒有能力將它釣走。在古代,神物神獸皆以神人為主,此大魚卻一反常態(tài),其意味正在此魚是毫無拘束,一任自由的。這無疑是“神”“大”的最高境界。

  王和卿幽默詼諧,其散曲善用夸張手法。作者在此塑造這樣一個力大無窮、形大無比、無拘無束的形象,不妨看作是元初一批文人放浪形骸、恣肆任誕和無拘無束的精神折光。此曲涵有作者含蓄和深刻的“自況”。明寫大魚,實際上另有深意:人應(yīng)有不避艱險、氣吞山海的闊大胸懷和非凡抱負(fù),喻示著作者本人狂放傲世的性格。

  王和卿的曲子以想象豐富、語言新奇見長,此曲就極好地體現(xiàn)了這點。在藝術(shù)手法上,此曲想象奇特,筆調(diào)幽默,造語詼諧,傳神之法尤為出色。即實處寫形,亦化實為虛,采用超限比喻手法,說魚“勝”于巨鰲,“恨”東洋為小,其大究竟如何,則有意模糊不述,魚之大便沒有界限。這樣,極大地提高了作品欣賞中的可塑性和再造力。這是古代詩歌狀情寫物中頗具特色的手法。這首小令堪稱優(yōu)秀典范之一。

王和卿簡介

唐代·王和卿的簡介

王和卿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屬河北省)人,生卒年字號不詳。《錄鬼簿》列為"前輩名公",但各本稱呼不同,天一閣本稱為"王和卿學(xué)士",孟稱舜本卻稱他為"散人"。他與關(guān)漢卿是同時代人,而又比關(guān)漢卿早卒。明·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將其列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現(xiàn)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見于《太平樂府》、《陽春白雪》、《詞林摘艷》等集中。

...〔 ? 王和卿的詩(15篇)

猜你喜歡

次臨江布政分司題壁韻 其一

江源

春蠶唧唧枕邊聞,衾冷還憑宿火薰。可奈思鄉(xiāng)眠不穩(wěn),坐消殘燭夜初分。

結(jié)交行送武之文

元代王冕

江南野人毛發(fā)古,騎牛讀書無一侶。白眼遙看泰華云,赤腳冷濯滄浪雨。

長安小兒不足數(shù),論文忽有東平武。武君胸中氣崢嶸,呼吸云夢吞滄溟。

次畢叔文見貽二首

宋代趙蕃

寂寞吾知貴,紛華世所榮。

常評敗素紫,孰愈濁纓清。

村居四時詞

陳際盛

繞屋千竿修竹,點池半畝新荷。門無熱客來往,始覺清涼意多。

王逸塘五十生日

清代鄭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

時至當(dāng)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fā),天下識猿臂。

樊川

清代李宗渭

司勛去已久,零落野人家。一夜杜陵雨,滿村山杏花。

鬢絲天共老,歸思客長嗟。蹋草行吟遍,樊川春日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