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屈原的詩 > 九歌·東皇太一

九歌·東皇太一

[先秦]:屈原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九歌·東皇太一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吉祥日子好時辰,恭敬肅穆娛上皇。

手撫長劍玉為環,佩玉鏗鏘聲清亮。

華貴坐席玉鎮邊,滿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蘭為墊,祭奠美酒飄桂香。

高舉鼓槌把鼓敲,節拍疏緩歌聲響,

吹竽鼓瑟聲悠揚。

群巫嬌舞服飾美,香氣四溢香滿堂。

眾音齊會響四方,上皇歡欣樂安康。

注釋

九歌:《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天神名,具體是何種神祇,歷代學者說法不一。

吉日:吉祥的日子。辰良:即良辰。

穆:恭敬肅穆。愉:同“娛”,此處指娛神,使神靈愉快、歡樂。上皇:即東皇太一。

珥:指劍柄上端像兩耳突出的飾品。

璆(qiú):形容玉石相懸擊的樣子。鏘:象聲詞,此處指佩玉相碰撞而發出的聲響。

瑤席:珍貴華美的席墊。瑤,美玉。玉瑱(zhèn):同“鎮”,用玉做的壓席器物。

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瓊芳:指赤玉般美麗的花朵。瓊,赤色玉。

蕙:香草名,蘭科植物。肴蒸:大塊的肉。藉(jiè):墊底用的東西。

椒漿: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枹(fú):鼓槌。拊(fǔ):敲擊。

安歌:歌聲徐緩安詳。

陳:此處指樂器聲大作。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聲唱,氣勢浩蕩。

靈:楚人稱神、巫為靈,這里指以歌舞娛神的群巫。偃蹇:指舞姿優美的樣子。姣服:美麗的服飾。

芳菲菲:香氣濃郁的樣子。

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種音調。繁會:眾音匯成一片,指齊奏。

君:此處指東皇太一。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756-758

2、黃壽祺、梅桐生譯注.楚辭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32-33

3、王承略、李笑巖譯注.楚辭.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4:29-32

九歌·東皇太一創作背景

參考資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756-758

2、趙曉斌.《九歌》“東皇太一”祭祀淵源考論.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9,(02)

九歌·東皇太一鑒賞

  《九歌·東皇太一》作為《九歌》的開首篇,在全詩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與意義。“太一”在屈原時代并不是神,它在“東皇太一”中不可能充當神的稱謂;而“東皇”,由于先秦時代的東——春對應等關系,表明了它乃是春神的指稱。在沒有更確鑿材料發現之前,“東皇太一”應是春神的說法可以成立。至于“太一”,在這里的含義是始而又始,象征起始與開端。

  詩一開首,先交待祭祀的時日——因是祭春神,故時日當在春天。選擇春日的吉良時辰,人們準備恭恭敬敬地祭祀上皇——春神——東皇太一,讓其愉悅地降臨人世,給人間帶來萬物復蘇、生命繁衍、生機勃發的新氣象。主持祭祀的主祭者撫摸長劍上的玉珥,整飭好服飾,恭候春神降臨。開頭四句,簡潔而又明了地寫出了祭祀的時間與祭祀者們對春神的恭敬與虔誠。

  繼而描述了祭祀所必備的祭品:瑤席,玉瑱,歡迎春神的楚地芳草以及款待春神的佳肴美酒。這一切,配合著繁音急鼓、曼舞浩唱,告訴人們,春神將要降臨了。整個祭祀氣氛開始進入高潮。

  末尾四句,是全詩的尾聲,也是祭祀的高潮——春神于此時降臨了。“偃蹇兮姣服”——是春神美妙動人的舞姿與外表,“芳菲菲兮滿堂”——是春神帶來的春的氣息與氛圍。歡迎祈盼的人們于是鐘鼓齊奏、笙簫齊鳴,使歡樂氣氛達到最高潮。末句“君欣欣兮樂康”,既是春神安康欣喜神態的直接描繪,也是祭祀的人們對春神降臨所表露的欣喜心態。

  全詩篇幅雖短,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氣氛熱烈,給人一種既莊重又歡快的感覺,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春神的敬重、歡迎與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賜福人間,給人類的生命繁衍、農作物生長帶來福音。

屈原簡介

唐代·屈原的簡介

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于楚國丹陽,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并稱“風騷”二體,對后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

...〔 ? 屈原的詩(22篇)

猜你喜歡

夢北郭生

明代唐之淳

美人星冠云綺裳,自我不見今三霜。常時開口詠鳳凰,律中角徵宮羽商。

江妃河伯權相將,山鬼木魅無精光。俄然一斥萬里鄉,十口奔馳饑無糠。

清平樂

元代郯韶

湘云微度。六曲朱闌暮。簾外香飄梅子樹。知有王孫索句。

誰將瓊琯吹霞。柳花飛過東家。說與門前去馬,斷腸休為琵琶。

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

宋代畢仲游

北極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門黃道直,帳殿紫宸虛。

宴罷千秋節,哀纏六尺輿。御詩兼手詔,新見睿思書。

滿庭芳

兩漢佚名

辰出街頭,酉歸堂內,切須規矩隨身。志誠香火,早晚去朝真。

遍歷名山福地,不恥問、參訪高人。休夸逞,斷除人我,心地放教平。

漫書

明代蘇葵

天地茫茫負井蛙,空庭隱□月初斜。人生自有無平事,強啜盧仝四碗茶。

和陳今山見訪韻

李能哲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

別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