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宗澤的詩 > 早發

早發

[唐代]:宗澤

繖幄垂垂馬踏沙,水長山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緩步徐行靜不嘩。

戰爭 

早發譯文及注釋

譯文

馬后垂著傘蓋,馬蹄踩著黃沙,沙沙,沙沙。山遙遙,水茫茫,沿路見到那么多的野花。

眼觀敵我形勢,戰術方略早已成竹在胸。兵馬緩步前進,三軍肅靜無人喧嘩。

注釋

繖幄:指傘蓋。繖,同“傘”,從晉代起,官員出門,儀仗隊里都有傘。

策:戰術、方略。

徐行:慢速前進。嘩:嘈雜的聲音。

早發創作背景

  宗澤為宋哲宗元佑年間進士,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知磁州兼義軍都總管,大敗金兵。宋高宗趙構即位后,宗澤任東京(今河南開封)留守,曾多次上書高宗,力主還都,北伐抗金,收復失地,但都被投降派所阻,因而憂憤成疾,臨終前還連呼三聲“過河”,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武警貴州總隊政治部.軍旅回望錄:貴州教育出版社,1999.05:第490頁

早發鑒賞

  宗澤是宋代與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陸游有兩句著名的詩“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劍南詩稿》卷二五《夜讀范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就是把兩人相提并論的。他的詩雖所存不過二十來首,但一部分詩從一個抗金將領的角度反映了宋朝的抗金戰爭,很有特色。《早發》便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首。

  《早發》寫宗澤率領自己的軍隊于清晨出發,去進行一次軍事活動。全詩的氣氛可以用詩中的一個“靜”字來概括。這“靜”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寧靜,又是紀律嚴明的宗澤部隊行軍時的肅靜,更是一場激戰即將來臨之前的寂靜。這三種“靜”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逼真的行軍圖。

  “繖幄垂垂馬踏沙”,寫的是行進中的軍隊。“繖幄”是主帥行軍時所用的儀仗,“垂垂”是張開的傘有秩序而無聲地移動的樣子,給人以靜悄悄的感覺。“馬踏沙”給人的感覺也是這樣,那戰馬踩著沙地所發出的沙沙聲,更襯托出行軍隊伍的整齊與肅靜。這一句的特色,就在于用一個視覺畫面表現了一個聽覺印象;而行軍隊伍的肅靜不嘩,正是反映了宗澤部隊的紀律嚴明,有戰斗力。

  “水長山遠路多花”寫了行軍隊伍周圍的自然景色。悠長的流水、綿亙的遠山、點綴于路旁的野花,這三者所構成的意境,是一種大自然在清晨時分的靜謐。大自然的寧靜與行軍隊伍的肅靜互相映襯。“水長山遠”既是說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軍路線之長。而宗澤既有閑情雅致欣賞周圍的山水花草,則表明他對即將來臨的軍事行動早已成竹在胸,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寫作了很好的鋪墊。

  “眼中形勢胸中策”,正面描寫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動。“眼中形勢”,是指當時的抗金形勢;“胸中策”,是指他將要采用的戰略戰術。宗澤騎在馬上,分析著當時的形勢,考慮著自己的對策,覺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正因為這樣,所以“緩步徐行靜不嘩”,讓部從放慢速度,堅定而又穩重地向前行進,靜悄悄地沒有喧嘩之聲。最后一句所表現的,是一種名將指揮下的部隊的風貌。在“靜不嘩”中,既表現了嚴明的紀律,也表現了激戰來臨之前的肅穆氣氛。

  這首詩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平實實,不作豪邁語,卻寫出了一個大將的風度,一直膾炙人口。

宗澤簡介

唐代·宗澤的簡介

宗澤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宋朝名將。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并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七月,臨終三呼“過河”而卒。死后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謚號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

...〔 ? 宗澤的詩(35篇)

猜你喜歡

賦得始歸雁詩

南北朝劉孝綽

洞庭春水綠,衡陽旅雁歸。差池高復下,欲向龍門飛。

移師蒼梧

明代唐璧

云捲霆驅號令行,蒼梧城下動歡聲。秋毫不犯民安業,不數條侯細柳營。

贈老醫

明代王恭

賣藥囊中況有錢,長桑親訣舊曾傳。心知肘后岐黃秘,老向人間草木年。

杏滿香林澄夕露,桔垂秋井漾寒泉。祗今黃發青山里,無那看云日醉眠。

三月二十五日過上洋十六保徐居士柯莊二首 其一

元代成廷圭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

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

歲暮和穎廬

熊盛元

片魂終日繞禪扉,霧密空嗟燭影微。詩海波頹惟獨嘯,霜天月死竟安歸?

梅猶未坼知春遠,路欲重尋與世違。猛憶山中泉水澈,倚窗閑檢遂初衣。

聞雁

唐代王質

我性愛風竹,歷耳如筦弦。兩日偶不聞,但見青摩煙。

半夜意展轉,時聞雁翩翩。未能叫云月,而我獨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