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溫庭筠的詩 > 清平樂·洛陽愁絕

清平樂·洛陽愁絕

[唐代]:溫庭筠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清平樂·洛陽愁絕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當我辭別洛陽的時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傷心欲絕,楊花柳絮飄舞著如漫天飛雪。遠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橋下的流水時時都在嗚咽,唱不完送別的悲歌。

上馬時朋友爭勸送別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鶯啼,聲聲都是斷腸的歌喉。燕趙兒郎也傷愁,揮不盡千行淚,又回頭。

注釋

1.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名。《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2.洛陽:最早為東周都城,此后后漢、西晉、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時為東都。

3.恣(zì)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爭”。

4.離觴(shāng):餞別之酒。

5.南浦:南面的水邊。后常用稱送別之地。

6.平原年少:泛指貴族子弟,這里指遠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戰國時趙邑,即今山東省平原縣。

參考資料:

1、趙崇祚編 徐國良注.花間集.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19-20

2、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79-81

3、房開江 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64-66

清平樂·洛陽愁絕創作背景

  溫庭筠存《清平樂》小令兩闋,此乃惜別之作。一般送別之作多寫凄切,而此詞卻別具一種陽剛之美,因此有人猜測可能“作于被貶之時”(見《唐五代四大名家詞》)。

參考資料:

1、邱美瓊 胡建次.溫庭筠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79-81

清平樂·洛陽愁絕鑒賞

  這是一首寫離情的詞。上闋寫橋上送別。“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一開頭就點出了這次送別的地點和時間:正值陽春天氣,洛陽城里柳絮紛飛,如同雪花飄飄。這時有人要遠行,朋友們都聚集在橋上為他送別。“終日行人恣攀折,橋下水流嗚咽。”按照古人風俗,送別要折楊柳以相贈,用來表示依依不舍之情。因為經這橋上遠行的人絡繹不斷,來這橋上送行的人成群結隊,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楊柳枝,整天都有人執手嗚咽。送別的哭聲和橋下的流水聲發生共鳴,那聲音真是撼人心肺。這里不是直寫離愁,而是側面烘托離愁的氣氛。

  下闋具體描繪離別的場面以及別后的心情。“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飛斷腸。”行人上馬就要起程了,這時朋友們爭著勸飲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揮手告別。江淹《別賦》有句“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南浦是地名,在福建,這里借指送別之處。一旦離開洛陽,又是那樣的牽腸掛肚。忽然聽到鶯啼婉囀,好似聲聲勸人留下,實在不忍離去。換頭二句所寫情景,愁絕可見。“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平原年少,出自“我本平原兒,少年事遠行”。平原作為燕趙之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友至深,故離愁使人格外傷感。結尾二句先以“愁殺”二字與首句的“愁絕”呼應,點出情懷,再以“回首揮淚千行”六個字將依依離情與主人公的無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來,一種難舍難分之情態躍然紙上。

  一般送別之作多寫得凄凄切切。溫庭筠這首詞雖然格調也不高,但并無兒女之態,脂粉之氣。大家公認溫庭筠詞“大半托詞房帷,極其婉雅”,這首詞卻是個例外,別具一種陽剛之美。

溫庭筠簡介

唐代·溫庭筠的簡介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 溫庭筠的詩(342篇)

猜你喜歡

金水兄得拙集貽詩慰勉經秋徂冬始次韻為酬

傅義

殺氣全消朔氣升,金烏任爾急飛騰。荷香早沁三生夢,玉屑猶輝五夜燈。

愧乏清泉為祛熱,惠貽熾炭好融冰。世情冷暖何須問,天際云霞正蔚蒸。

寄朱博士

宋代徐積

吳有朱夫子,相知凡幾年。心憐閉門叟,書附過江船。

行已為人表,文應許世傳。臨風有馀誨,時復慰皤然。

酬王十八見招

唐代武元衡

王昌家直在城東,落盡庭花昨夜風。
高興不辭千日醉,隨君走馬向新豐。

十月六日與客游金山乾明宣塔戒壇彌勒舍利廣教七山寺三首 其一

劉摰

水落溪橋霜未寒,岡林平淺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蔥底,寺在崎嶇屈曲間。

贈瀚侄 其一

吳儼

白屋無遺業,青年自立家。眾皆稱汝儉,我獨惡人奢。

客到惟供茗,春來不種花。有田仍負郭,著意樹桑麻。

送劉侍御歸臺 其三

明代李攀龍

蘭臺使者出長安,風俗三齊攬轡看。今日殿中玄武仗,須君柱后惠文冠。

彈章氣借山河壯,執法秋臨節鉞寒。儻值東封陪扈從,舊游偏奉六龍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