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陳維崧的詩 >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清代]:陳維崧

夏日,史蘧庵先生招飲,即用先生《喜余歸自吳閶》過訪原韻。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飄落。轉眼葵肌初繡,又紅欹欄角。

別來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猶昨。話到英雄失路,忽涼風索索。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們分手離別時正是柳絮滿空,如雪的柳花紛紛揚揚灑落窗前。轉眼之間初開的葵花像錦繡般鮮美,旁邊一朵艷麗的紅花倚靠欄邊。

離別后世事煥然一新,只有我們倆還像從前。說到仕途失意懷才不遇之時,忽然涼風索索令人凄寒。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等,雙調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

史蘧(qú)庵:史可程,字蘧庵,史可法之弟。當時流寓宜興,與作者交往唱和甚多。

吳閶(chāng):即蘇州。蘇州為春秋時吳國都會,有閶門,故稱。

柳花天:即暮春,楊柳飛花時節。

雪:指柳絮,中國古代詩詞中柳是作為惜別送行的象征物。晉時才女謝道韞詠雪,有“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句,此處是反用。

葵肌:指葵花。

紅欹(qī)欄角:指欄角的花開得正盛。

吾徒:我輩,我們。

失路:此處比喻不得志

索索:風聲。

參考資料:

1、郁賢皓主編;江慶柏卷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第6卷 清、近代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6:58

2、郭彥全編著.歷代詞今譯: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09:526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陳維崧酬答史蘧庵的和詞。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作者從蘇州歸家后,應史可程之邀,與之相聚,二人交談甚歡,有感于英雄失路,寫下了這首悲愴的詞作。

參考資料:

1、賀新輝 主編.清詞鑒賞辭典 圖文修訂版.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35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鑒賞

  上片描寫春至夏的自然景象。開頭“分手柳花天”兩句,追記作者和史蘧庵分別時的情景,起兩句不是單純看作描寫春日穹怎飛舞的自然風光,而是借詠柳花以抒離別之情。“轉眼葵肌初繡”兩句,畫面由春日的風光變換成夏天的景象,“葵肌初繡”形容初開的向日葵花,猶如繡成的一朵美麗的鮮花,詞人從分別到歸來,轉眼之間,不覺過了一個季節,春光已消逝,夏日早降臨,一株株向日葵綻開了花朵,而庭院欄干轉角處的紅花正在盛開。上片側疏于寫景,但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感情沒有透露,這就構成下片抒情的重點。

  下片抒發懷才不遇的無限感慨,話音一轉,即由時間的流動寫到時事的變遷。換頭“別來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猶昨”兩句抒情,“吾徒猶昨”是指作者與史可程輩依然如故,他們兩人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社會大變動,有著共同的侘傺身世遭遇,尤其是陳維崧入清后,長期不得志,饑驅四方,備嘗顛沛流離之苦,他曾在《賀新郎》詞中感嘆:“自古道,才人無命。”所以這里的“只吾徙猶昨”一句蘊含著懷才不遇的高級牢騷,不過措詞宛轉,沒有直率地表達出來。

  結尾“話到”兩句,縱筆抒懷,而在景中寓情,感慨不盡。英雄失路,反映了作者長期不入仕宦的壓抑心態,他曾在《賀新郎》詞中寫過“話到英雄方失志”的句子,可見這種不得進身的悲憤已積淀在他的心靈深處,并非一時信口的牢騷。末二句以煨結情,合思深沉,從平敘中顯示出一股內在的感人的力量。

陳維崧簡介

唐代·陳維崧的簡介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 陳維崧的詩(1064篇)

猜你喜歡

春興 其一

黎景義

小欄花韻午晴初,家在桃源穩卜居。

壯士不言三尺劍,男兒須讀五車書。

六月二日客途逢亡內期日二首 其二

明代黃省曾

去年愁里客京華,今日逢期不在家。桂醴蘭肴□里奠,遙懸淚眼灑天涯。

上巳宴集懋社十二首 其四

清代瞿士雅

酒滿金船花滿枝,年年高會趁花時。

鶯啼燕語芳菲節,春水晴山祓禊詞。

九曲櫂歌十首

宋代白玉蟾

寂寂秋煙鎖碧灣,往年此地有禪關。

不神移入龍宮去,一夜風雷吼萬山。

答盈盈

宋代王山

東風艷艷桃李松,花園春入屠酥濃。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

盈盈初見十五六,眉試青膏鬢垂綠。道字不正嬌滿懷,學得襄陽大堤曲。

過嶺

清代紀昀

大雪幕荒榛,凍云壓高樹。沖寒上高嶺,岡巒莽回互。

蒼然暝色合,四望疑無路。迂曲得人蹤,一線微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