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梅堯臣的詩 > 汝墳貧女

汝墳貧女

[宋代]:梅堯臣

時再點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陽老牛陂,僵尸相繼。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

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

郡吏來何暴,縣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龍鐘去攜杖。

勤勤囑四鄰,幸愿相依傍。

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質無以托,橫尸無以葬。

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

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汝墳貧女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汝水邊貧苦人家的女兒,一邊走一邊哭聲音凄涼悲傷。

她說家中上有老父,除了她這女兒再沒丁壯。

郡中的官吏下來態度強暴,縣官那里敢表示違抗。

催逼嚴厲不允許片刻擔擱,老邁的父親扶著拐杖上路忙。

臨走時再三拜托四鄰,希望對弱女多多相幫。

剛才聽到同鄉人回來,向他們打聽父親下落時心里疑慮不安。

果然在寒冷的雨中,父親凍死在河邊堤上。

我這瘦弱的女子沒人依靠,父親的尸體也無力安葬。

生女兒比不上男子,我雖活著有什么事可以承當?

摸著胸頓足高呼上天,我是活是死真是兩難!

注釋

(1)汝墳:河南省汝河岸邊。《詩經·周南》有《汝墳》詩,以婦女的口吻訴說“王室如毀”,此詩也寫婦女的哭訴。此詩題下作者原注:“時再點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陽老牛陂,僵尸相繼。”

(2)再點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3)道死:死在路上。

(4)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經魯山縣入沙河。

(5)昆陽:故地在今葉縣。

(6)行哭:即哭。行,從事,做。

(7)丁:成年的男子。

(8)壯:壯年人。

(9)督:督促。

(10)遣:遣派。

(11)稽留:停留。

(12)龍鐘:老年人行動遲緩、衰憊的樣子。

(13)去攜杖:老人拄著手杖去充鄉兵。

(14)依傍:依靠。這兩句是說老父臨行時,女兒殷勤地懇求四鄰一同應征的人予以照顧。

(15)適:剛才。

(16)閭里:鄉里。閭里歸,指同鄉應征回來的人。

(17)疑:遲疑。

(18)強:勉強。是說想打聽一下父親的消息,又怕兇多吉少,所以遲疑不敢問。

(19)弱質:柔弱的身體。貧女自謂。

(20)何所當:活著有什么用?當,抵當。

(21)拊膺:捶胸。膺,即胸。

(22)奈向:猶言活下去呢?還是一死完事呢?奈,猶何。

參考資料:

1、程千帆,沈祖棻注評.古詩今選:鳳凰出版社,2010.04:第414頁

2、聶石樵選注.宋代詩文選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8:第27頁

3、李夢生選編.宋詩三百首辭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第35頁

汝墳貧女創作背景

  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襄城(今河南中部縣治)縣令,在汝河流域。當時西夏犯邊,朝廷下令征集鄉兵。又值夏雨成災,河水暴漲。作者區區縣令,無力改變局面。做此詩與《田家語》同時。《詩經·周南》有《汝墳》篇,為亂世之辭,作者以之為題。

參考資料:

1、趙祖堃等選注.宋詩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9頁

汝墳貧女鑒賞

  詩里通過汝河邊上一位貧家女子的悲愴控訴,描敘了一個由于征集鄉乒,致使貧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時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難。和另一首《田家語》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筆兩句入題:“汝墳貧家女,行哭聲凄愴。”這個詩題《汝墳貧女》定得很有意義,《詩經·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墳》詩,“汝墳”,指汝河堤岸邊上。那首詩,用一位婦女的口氣描寫亂世,說丈夫雖然供役在外,但父母離得很近,仍然有個依靠。這一篇取《汝墳》舊題,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來描敘,但這位婦女的遭遇卻更加悲慘。作者從她走著哭著的凄愴聲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訴說。詩從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將奈向”,全是貧女控訴的話語。這段話可分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訴說老父被迫應征的情況。前四句訴說家中孤苦,沒有丁壯,老父年邁無依。郡吏征集弓手,強迫老父應征,縣官雖知實情,卻不敢違抗。后四句訴說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緊迫,不許稽留,老人只得拄著拐杖應役。在老父上路之時,貧女殷殷地囑托同行的鄉鄰,懇求他們照顧年邁的父親。按照當時詔書“三丁籍一”的規定,這家本不在征集之內,但是官吏們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過兵役年齡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語》詩中所寫的“搜素稚與艾,唯存跛無目”,與這里所說的情況相同。

  第二小段由“適聞閭里歸”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訴說老父出征之后,隔了一段時日,閭里有人從戍所回來。貧女前來問訊,懷疑她父親還在勉強撐持,但回答的是她父親已在寒雨中僵凍而死,露尸在壤河邊上。

  第三小段由“弱質無以托”至結尾句“生死將奈向”六句,敘說老父死后,貧女弱質,孤苦無依,老父的尸體運到村里,也無力安葬。只好捶胸痛哭,呼天搶地,悲痛自己是個女兒,不如男子,雖然活在世上,卻沒有什么用,就連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結。

  全詩語言質樸,字字悲辛,純用自訴口氣,真摯感人。詩里寫的,僅僅是在兵役中被折磨而死的一個實例,但這個事例,是成千成百事例中的一個,很有代表性。它道出了當年兵役過濫,使人民遭受苦難的悲慘實況。詩的小序說:“時再點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陽老牛陂,僵尸相繼。”可見當時無辜的人民,未遭外患,先受內殃,所造成的社會悲劇是十分慘痛的。

梅堯臣簡介

唐代·梅堯臣的簡介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 梅堯臣的詩(1885篇)

猜你喜歡

次韻黔陽王令詩五絕句

項安世

見說吟哦三十載,從來此事一生功。

勸君莫用雕鐫得,只恐今人晚更窮。

繇佛山溯流仙城望海珠寺

明代謝元汴

敢以批鱗筆,來探江上珠。流多興廢事,寫出霸王圖。

黃纛蠻君貴,牂牁漢跡孤。不須臨碣石,炎澥小蓬壺。

翟好問

明代楊基

愛爾山城隱,柴門對縣衙。

酒資千畝苧,生計一園瓜。

月夜登燕子磯

清代馬鼎梅

風濤自吐吞,今古向誰論。山欲截江住,云思挾月奔。

潮洶瓜步闊,峰擁秣陵尊。多少登臨客,都無名姓存。

感興四首 其一

宋登春

肝臂列為人,自知亦巳幸。循性即坦途,求名自貽病。

綠珠詞

江源

主家富敵國,金谷年年春。樓臺艷羅綺,交疏鏤檀沉。

黃金易歌笑,明珠買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