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汝墳貧女 > 鑒賞

《汝墳貧女》鑒賞

原文

時再點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陽老牛陂,僵尸相繼。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

自言有老父,孤獨無丁壯。

郡吏來何暴,縣官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龍鐘去攜杖。

勤勤囑四鄰,幸愿相依傍。

適聞閭里歸,問訊疑猶強。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質無以托,橫尸無以葬。

生女不如男,雖存何所當!

拊膺呼蒼天,生死將奈向?

賞析

  詩里通過汝河邊上一位貧家女子的悲愴控訴,描敘了一個由于征集鄉乒,致使貧民家破人亡的典型事例,反映宋仁宗時期人民在兵役中所遭受的苦難。和另一首《田家語》是作于同一年的姊妹篇。

  起筆兩句入題:“汝墳貧家女,行哭聲凄愴。”這個詩題《汝墳貧女》定得很有意義,《詩經·周南》中,就有一篇《汝墳》詩,“汝墳”,指汝河堤岸邊上。那首詩,用一位婦女的口氣描寫亂世,說丈夫雖然供役在外,但父母離得很近,仍然有個依靠。這一篇取《汝墳》舊題,也用一位女子的口吻來描敘,但這位婦女的遭遇卻更加悲慘。作者從她走著哭著的凄愴聲音,引入下文悲酸的訴說。詩從第三句“自言有老父”到末句“生死將奈向”,全是貧女控訴的話語。這段話可分為三小段。第一小段由“自言有老父”,至“幸愿相依傍”八句,訴說老父被迫應征的情況。前四句訴說家中孤苦,沒有丁壯,老父年邁無依。郡吏征集弓手,強迫老父應征,縣官雖知實情,卻不敢違抗。后四句訴說老父被督遣上路,符令緊迫,不許稽留,老人只得拄著拐杖應役。在老父上路之時,貧女殷殷地囑托同行的鄉鄰,懇求他們照顧年邁的父親。按照當時詔書“三丁籍一”的規定,這家本不在征集之內,但是官吏們取媚上司,多方搜集丁口,以致超過兵役年齡的老人,也被搜索入役。《田家語》詩中所寫的“搜素稚與艾,唯存跛無目”,與這里所說的情況相同。

  第二小段由“適聞閭里歸”至“僵死壤河上”四句,訴說老父出征之后,隔了一段時日,閭里有人從戍所回來。貧女前來問訊,懷疑她父親還在勉強撐持,但回答的是她父親已在寒雨中僵凍而死,露尸在壤河邊上。

  第三小段由“弱質無以托”至結尾句“生死將奈向”六句,敘說老父死后,貧女弱質,孤苦無依,老父的尸體運到村里,也無力安葬。只好捶胸痛哭,呼天搶地,悲痛自己是個女兒,不如男子,雖然活在世上,卻沒有什么用,就連自己是生是死,也不知如何了結。

  全詩語言質樸,字字悲辛,純用自訴口氣,真摯感人。詩里寫的,僅僅是在兵役中被折磨而死的一個實例,但這個事例,是成千成百事例中的一個,很有代表性。它道出了當年兵役過濫,使人民遭受苦難的悲慘實況。詩的小序說:“時再點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陽老牛陂,僵尸相繼。”可見當時無辜的人民,未遭外患,先受內殃,所造成的社會悲劇是十分慘痛的。

梅堯臣簡介

唐代·梅堯臣的簡介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