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潮的詩 > 采蓮詞

采蓮詞

[唐代]: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fēng)。

采蓮詞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早晨的江岸邊紅紅的太陽當(dāng)空朗照;傍晚時分,江面上空風(fēng)起云涌,驟雨襲來。

幸虧碰上了已經(jīng)相識的鄰家女子,兩只蓮舟并在一起,這樣就不怕風(fēng)吹雨打了。

注釋

采蓮詞:六朝樂府已有《采蓮曲》《江南可采蓮》等。唐代《采蓮子》七言四句帶和聲,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可以看出受民歌的影響。

沙頭:即江岸,因為江岸常有河沙淤積,故稱。

賴:虧得,幸好。

蓮舟:采蓮的船。南朝梁蕭子范《東亭極望》詩:“水鳥銜魚上,蓮舟拂芰歸。”

采蓮詞鑒賞

  這首詩在《文苑英華》中列于卷二〇八樂府詩中。該卷還收有梁簡文帝、李白、儲光羲等共十五位作家的同題作品。考六朝樂府,已有《采蓮曲》、《江南可采蓮》等題名,唐代《采蓮子》七言四句帶和聲。可見采蓮是詩家們常用的題材。

  蓮者,芙渠也,江南人稱芙蓉或荷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淺水中,地下莖稱作藕,種子稱為蓮子,葉呈圓形;花大,淡紅色或白色,有香味。李時珍《本草綱目》稱:“蓮產(chǎn)于淤泥,而不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為水沒;根莖花頭,凡品難同;清凈濟(jì)用,群美兼得。”丹陽地處江南水鄉(xiāng),東瀕長江,境內(nèi)溝塘密布,邑人喜植荷花。“練湖二十四景”中就有一景為“紅蓮映日”。盛夏時荷花盛開,滿湖生輝,陽光映照,分外嬌媚。詩人張潮生于斯,長于斯,必然對蓮有特殊的親切感。

  自六朝到唐代,描寫采蓮女的詩歌往往寫得活潑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間的愛慕艷情為主。張潮的這首《采蓮詞》獨辟蹊徑,生動刻劃了一群采蓮女與風(fēng)浪搏擊的形象,展現(xiàn)了她們朝出暮歸,遇到險情互相依靠,比肩拼搏而戰(zhàn)勝困難的風(fēng)姿。

  “朝出沙頭日正紅”,一開篇便寫采蓮女晨起采蓮,太陽剛露頭就已來到灘頭上船出塘。至于一天中怎樣采蓮,如何經(jīng)受風(fēng)吹日曬,詩人沒有寫,但從這句的早起和下句的晚歸中完全能夠想象得到其中的艱苦。“晚來云起半江中”,寫船歸至半路,風(fēng)云突起,一場戰(zhàn)勝狂風(fēng)惡浪的戰(zhàn)斗擺在采蓮女的面前,或許有人會為這群女子擔(dān)起心來。“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船頭不畏風(fēng)”兩句回答了這種擔(dān)心。風(fēng)浪雖起,但這群女子并不畏縮、慌張,她們鄰里伙伴之間迅速地靠攏船頭,并肩前進(jìn)。一個“賴”字,寫出了她們之間的精誠團(tuán)結(jié)、相互信任;一個“并”字又極盡她們的機(jī)智;“不畏風(fēng)”三字更充分地表現(xiàn)了她們的堅定、沉著,對戰(zhàn)勝風(fēng)浪充滿了信心。可以想象,這場突如其來的狂風(fēng)惡浪,對一群采蓮女來說是何等兇險,她們戰(zhàn)斗的場面是非常緊張激烈的。盡管詩人沒有詳加描繪,但通過“賴”“并”“不畏風(fēng)”等字詞,這群采蓮女在這場搏斗中的音容姿態(tài),以及她們所顯露出來的堅強(qiáng)勇敢性格都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感覺到個個都英氣勃勃,鮮活俏麗,可敬可佩,使詩歌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這末兩句語言精練,內(nèi)涵豐富,給人們留下了咀嚼不盡的余味。

  張潮這首《采蓮詞》語言精煉,構(gòu)思新穎,匠心獨運,寄興遙深,突出了采蓮女的美好品質(zhì),不愧為一首傳世佳作。

張潮簡介

唐代·張潮的簡介

張潮(一作張朝),唐代詩人。曲阿(今江蘇丹陽縣)人,主要活動于唐肅宗李亨、 代宗李豫時代。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僅存五首(其中《長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詩)。張潮的詩,除了一首《采蓮詞》是寫采蓮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寫商婦的思想感情。從這些詩的內(nèi)容和形式來看,都不難發(fā)現(xiàn)深受南方民歌的影響。不僅《采蓮詞》、《江南行》,明顯地受民歌影響,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體。主要寫商人婦的思想感情,說明他對當(dāng)時的城市生活比較熟悉。《唐詩紀(jì)事》和《全唐詩》說張潮是大歷(唐代宗年號,766—779年)中處士。《聞一多全集·唐詩大系》將他排列在張巡前,常建后。

...〔 ? 張潮的詩(10篇)

猜你喜歡

題皇雩山圖

宋孝宗

仙鵝飛去是何年,靈跡猶存古嶺邊。

藤老龍蟠疑護(hù)法,山幽禽語是逃禪。

垂簾

清代商可

柔綠陰無際,垂簾晝似年。鶯聲催午課,花氣擁春眠。

向母尋眉譜,隨兄治硯田。潛心看內(nèi)則,鈔得兩三篇。

題扇送同年奚從之使海南

明代顧清

仙人乘槎南海去,祖席燕市已分冰。把贈金陵半輪月,為君隨處掃炎蒸。

題張叔平紅崖碑后

清代司炳煃

張君好游復(fù)好奇,逍遙不受名利羈。東行泰岱西咸池,凌跨三湘吊九嶷。

繭足不遺蠻與夷,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紅崖山石如猊獅,紅崖文字如龍夔。

三臺令 其五

劉蘅

江畔。江畔。獨立昂頭霄漢。秋晴月色凄盛清。催詩試我性靈。靈性。

靈性。水淡煙柔風(fēng)勁。

大宛二馬

元代郝經(jīng)

二馬飄飄萬里來,玉花蕭颯上金臺。風(fēng)生兩耳云霄近,電掣雙瞳日月開。

渥水虎文連殺氣,大宛龍種絕氛埃。將軍正欲成勛業(yè),看汝驍騰展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