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冶的詩 > 八至

八至

[唐代]: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哲理 

八至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最近也是最遠的是東與西,最深也是最淺的是清溪。

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最親也是最疏的是夫妻。

注釋

至:最。八至:此以詩中有八個“至”字為題。

東西:指東、西兩個方向。

疏:生疏,關系遠,不親近。

八至創作背景

  此詩充滿人生感悟,當為李冶(李季蘭)成年之后的作品。李冶成年以后成為女道士,與男士們有些交往。據說后來戀上一個僧人,有感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 .唐詩鑒賞辭典補編 .成都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0 :233-234 .

八至鑒賞

  這首詩很有哲理意味。由于首字“至”字在詩中反復出現八次,故題名“八至”,這在文人詩中很別致。

  此詩由遠近東西至深淺清溪,再至高明日月,又至親疏夫妻,訴盡人生無奈頹靡之態。全詩二十四個字,卻是一程生命由盛及衰的花開花落,道破了人生的真相。首句“至近至遠東西”,寫的是一個淺顯而至真的道理。東、西是兩個相對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極,任何地點都具有這兩個方向。兩個物體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東西區別。所以“東西”說近就近,可以間隔為零,“至近”之謂也。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于“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至深至淺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一目了然能看到水底,“淺”是實情,是其所以為溪的特征之一。然而,它又有“深”的假象,特別是水流緩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鳥、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測淺深,因此也可以說是深的。如果說前一句講的是事物的遠近相對性道理,這一句所說的就是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屬于辯證法的不同范疇。同時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聯想到世態人情??偞藘删鋵θ娊Y穴的末句都具有興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因為旁觀者清,站得高望得自然就遠看得自然明朗。日月高不可測;遙不可及,這個道理很淺顯。這第三句,也許是最膚淺的?!案摺笔侨Q于天體與地球的相對距離,而太陽與月亮本不一樣?!懊鳌敝柑祗w發光的強度,月亮借太陽的光,二者更不一樣。但是日月同光是人們的感覺,日月并舉是向有的慣例,以此入詩,也無可挑剔。這個隨口吟出的句子,在全詩的結構上還有其妙處。警句太多容易使讀者因理解而費勁,不見得就好。而警句之間穿插一個平凡的句子,恰有松弛心力,以便再度使之集中的調節功能,能為全詩生色。詩人作此句,應當是意在引出下句。

  前三句雖屬三個范疇,而它們偏于物理的辯證法,唯有末句專指人情言之,是全詩結穴所在——“至親至疏夫妻”。因為夫妻是沒有血緣的親人,在一起就是一個人,分開則形同陌路,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有之。當代某些學者試圖以人的空間需求來劃分親疏關系。而“夫妻關系”是屬于“密切空間”的,特別是談情說愛之際。從肉體和利益關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離最近的,因此的確是“至親”莫若夫妻。然而世間的事情往往是復雜的,伉儷情深固然有之,貌合神離而同床異夢者也大有人在。夫妻間也有隱私,也有沖突,也有反目成仇的案例,正所謂“愛有多深,恨有多深”,不相愛的夫妻的心理距離又是最難以彌合的,因此為“至疏”。在封建社會中由于夫為妻綱,男女不平等的地位造成了夫妻不和諧的關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沒有愛情的婚姻,而女子的命運往往悲苦。這些都是所謂“至疏”的社會根源。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妙在饒有哲理和興義,則末句之妙,專在針砭世情,極為冷峻。

  這首詩和一般講究起承轉合的詩不同,這詩語言淡致,和唐代詩僧王梵志的詩一樣平白如話,但平中見奇絕。詩的前三句是個過場,其存在是為了襯托最后一句。層云疊嶂,前三句過后,才顯出最后一句峰巒?!爸劣H至疏夫妻”這話滿是飽經人事的感覺,比一般的情詩情詞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愛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間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這當中愛恨微妙,感慨良多,尋常年輕小姑娘想說也說不出來,必得要曾經滄海,才能指點歸帆?;蛟S正是看透了這些,李冶才寧愿放縱情懷。因此,即使隔了千年,也依然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李冶簡介

唐代·李冶的簡介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后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1] 。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 ? 李冶的詩(21篇)

猜你喜歡

贈王廣文還馀姚四首時廣文以徵其伯父陽明先生像贊至 其四

明代林大春

五岳年來夢已虛,憑君猶自憶匡廬。歸途倘過東林社,好寄淵明一紙書。

秋夜言懷次高克明韻 其二

明代祁順

吏隱從容際盛時,東華車馬任奔馳。天生性分窮何損,雪作襟懷涅不緇。

客邸秋光閑里度,故園山色望中疑。黃花舊有柴桑約,歲晚相尋莫遣遲。

靜樂

元代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

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

雪中賞紅梅奉次涯翁先生時邃翁攜酒共飲懷麓堂二首 其二

明代邵寶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

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寄茅山道友三絕

宋代周文璞

伏事三茅過一生,癡心不望羽車迎。

舊時手種黃龍子,今解升云入太清。

題潤瑤家一款武夷巖茶——馬頭巖肉桂

張伯元

忽來方外香,欲言言不得。為問識廣者,一時皆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