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楊士奇的詩 > 發淮安

發淮安

[明代]:楊士奇

岸蓼疏紅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雙鬟短袖慚人見,背立船頭自采菱。

發淮安譯文及注釋

譯文

岸邊的蓼草淡紅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開著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著雙鬟穿著短袖羞于見人,背著身子立在船頭自顧采菱。

注釋

淮安:縣名,在今江蘇省,東瀕運河。

蓼(liǎo)、荇(xìng):皆生長在水邊的植物。

茨菰(gū):即慈姑,秋季開小白花。

雙鬟(huán):梳著兩個環形發髻的少女。

采菱(líng):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實有硬殼,有角,稱“菱”或“菱角”,可食。

發淮安創作背景

參考資料:

1、錢仲聯.元明清詩鑒賞辭典 遼·金·元·明: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47頁

發淮安鑒賞

  楊士奇的這首詩,是一幅湖上風俗畫。

  詩歌的前兩句選擇水鄉特有的蓼荇這些植物,白描而繪其色“疏紅”“青”“花白”、狀其形“小如萍”,寥寥幾筆,生動、形象,而又簡煉,樸素、自然。水鄉的景色美不勝數,但作者卻只抓住幾種色彩對比鮮明的水鄉植物點染水鄉的氣氛,雖然沒有精工描繪景物和渾然的風土人情,但以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鋪展出一幅生機勃勃而又寧靜悠遠的淮安水鄉的景色。景幽心亦靜,轉而由景過渡到了對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兩句由景及人,自靜而動,為水鄉圖增添了生氣。水上駛來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頭上梳著兩個環形的發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對著詩人在船頭采菱。這是詩人見到的實情,但一經攝入了藝術的鏡頭,便具有了詩情畫意。詩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發聯想,說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讓人見到自己的臉,故背轉身子,借以掩飾羞澀之態?!皯M”字、“自”字,皆從“背”字生發,既刻畫出水鄉女子惹人羨愛的神態,又很富有情味,把觀景的詩人與采菱女這兩個不相干之人寫成一個欲見而招呼,一個因羞而自避,從而使人物立于紙上。一個“背”字節省了多少筆墨,卻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寫也無法達到這一效果。詩人選取這一角度來寫,實具匠心。

  全詩表現水鄉的寧靜和平,風格也一如水鄉之水,閑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選擇得當,寫來頗見情韻。

楊士奇簡介

唐代·楊士奇的簡介

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余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并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叭龡睢敝?,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后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 ? 楊士奇的詩(1307篇)

猜你喜歡

畫松

明代童軒

曾是陶公手種來,山中風雨老莓苔。佇看貢入明堂用,還似當年宰相才。

答王司理霖佐高州見寄

歐大任

高梁鞭弭未能勝,臺上行春不共登。白雪風流知郢下,青云車騎憶平陵。

聲聞豈但西皋鶴,搏起還看北海鵬。君自長安難久客,封書回雁且先憑。

鯸魚

弘歷

湖中藻荇蕃,蔓延叢累積。搴芼與铚艾,萌芽旋充斥。

舟楫礙泛流,波瀾溷澄碧。是應例除莠,詢得一良策。

秋夜望月 其一

兩漢佚名

皎皎山頭月欲低,月厭羈愁睡轉迷。忽覺淚流痕尚在,不知夢里向誰啼。

訴衷情令

宋代楊炎正

露珠點點欲團霜。分冷與紗窗。錦書不到腸斷,煙水隔茫茫。

征燕盡,塞鴻翔。睇風檣。闌干曲處,又是一番,倚盡斜陽。

塞上二首 其一

肅靖王

天山青控戍樓中,畫角嗚嗚咽晚空。沙磧雨頹逢箭鏃,戰場風急轉河蓬。

李陵望國臺猶在,蔡琰悲笳怨未窮。獵騎遙遙入霜霧,鸊鵜泉外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