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郭祥正的詩 >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

[宋代]:郭祥正

高臺不見鳳凰游,浩浩長江入海流。

舞罷青蛾(é)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

風搖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換故洲。

結綺臨春無處覓,年年荒草向人愁。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了金陵鳳凰高臺,已經看不見鳳凰游的盛景了,只見浩浩長江洶涌澎湃,入海東流。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擄離故國,唯有當年棄下的白骨,依舊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古墓中。

傍晚起風了,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著那些船,湖水擁來的新沙,便改換了故洲,如今只能見新洲了。

臨春、結綺兩閣已經找不到了,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著不盡的愁意。

注釋

鳳凰臺: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風凰山。相傳劉宋元嘉年間,有三只狀如孔雀之異鳥集此,人謂鳳凰,遂筑此臺。

鳳凰游:用李白詩首句“鳳凰臺上鳳凰游”意。

青蛾(é):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

盈:滿。

棹(zhào):搖船工具,泛指船。

故洲:白鷺洲,在南京西南長江中,李白詩有“二水中分白鷺洲”句。

結綺(qǐ)臨春:兩閣名?!蛾悤堎F妃傳》:南朝陳后主至德二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高數十丈,并數十問。后主自居臨春閣。張貴妃等居結綺、望仙,以復道交相往來。

參考資料:

1、許結編注,周勛初審定.詩詞精品 名家編注 宋詩 一:天地出版社,2000:63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創作背景

  鳳凰臺在金陵西南鳳凰山上。唐代天寶年間(742~756),詩仙李白離長安南游金陵,與友人崔宗之同上鳳凰臺,賦《登金陵鳳凰臺》七律一首。到了北宋,詩人郭祥正與王安石登臨鳳凰臺,追次李太白韻,于是創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王延梯,章秋主編,朱德才等選注.中國歷代詩歌精讀:宋詩卷:濟南出版社,1999年08月:141

2、傅德岷,李元強,盧晉等編著.宋詩名篇賞析:巴蜀書社,2012.02:154-155

鳳凰臺次李太白韻鑒賞

舞罷青蛾同去國,戰殘白骨尚盈丘。

  這首詩首聯寫眼前景物。詩人此日登上了金陵鳳凰高臺,已經看不見鳳凰游的盛景了,唯剩腳下的一座空臺。臺下,浩浩長江洶涌澎湃,入海東流,這聯意思實際上相當于李白詩的第二句:“鳳去臺空江自流。”但由于郭祥正的詩以二句擴展一句的內容,因此他便得以在第二句中綴以“浩浩”、“入?!倍~,來壯大長江的氣勢,使永恒的江山與下面衰歇的人事形成強烈對比。首聯的意思并非僅僅如此而已。在古代。鳳凰向來被認為是祥瑞的象征,惟太平盛世方始出現。此時,此地已“不見鳳凰游”了,當年建都此地、盛極一時的六朝也相繼隨鳳之去而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唯有高臺、大江在作著歷史的見證人。

  頷聯承上,很自然地轉入懷古。詩人想起了六朝之中的最末一個王朝——陳的最末一個君王——后主陳叔寶。想當年,那個荒淫奢侈的昏君日日燈紅酒綠,沉溺在歌舞、美女之中,縱情作樂。不料笙歌未徹,隋軍鼙鼓已動地而來,驚破了“玉樹后庭花”之曲,藏于景陽宮井中的后主被搜出,抓到長安,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凄凄惶惶跟著他一起被擄離故國,再無時日重返陳宮翩躚起舞了。唯有當時兩軍激戰而棄下的白骨,依舊滿滿地掩埋在長江邊野草叢中的累累古墓中,令人觸目驚心。

  頸聯先宕開一筆,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陽西下時,刮起了風,滔滔長江中正行著幾條船,風助浪勢,不斷地催送著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漸漸下沉的紅日也不時隨著云朵晃動著,仿佛要被那風搖落下來似的。這種景象,使詩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斷地擁來新沙,日久天長,便改換了故洲的結構,如今只能見新洲而不見故洲了。

  尾聯緊承上聯,并以感慨兼諷諭作結。詩人說:真是滄海桑田呀,豈止故洲如此?詩人進而又想到那陳后主于至德二年(584年)營造的結綺閣、臨春閣兩閣,它們都高數十丈,并數十間,門窗、欄檻之類。都是用檀香作成,又飾以金石、珠翠,如此華關、堅固的建筑,此時卻已不在了。與那尋歡作樂的陳后主一樣,都無處尋覓了。樓閣的故址處,荒草年年發,清風徐來時,隨風飄動,如同在訴說著不盡的愁意。諷諭之意于此已溢于言表,足夠發人深省的了。

  這首發揮李白詩神韻的懷古傷今七律,作者用敏捷的詩思追念古昔,敘述今朝,用獨特的方式抒發吊古諷今的感慨,其蘊意使人回味不盡。

郭祥正簡介

唐代·郭祥正的簡介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詩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號謝公山人、醉引居士、凈空居士、漳南浪士等。當涂(今屬安徽)人?;实v五年進士,歷官秘書閣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請大夫等,雖仕于朝,不營一金,所到之處,多有政聲。一生寫詩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詩風縱橫奔放,酷似李白。

...〔 ? 郭祥正的詩(927篇)

猜你喜歡

上饒道中雜詠三首 其二

宋代李綱

鬢毛蕭颯寸馀冠,蒙犯風霜卻歲寒。但使孤忠能感激,豈辭遠謫備艱難。

蒼蒼云木留深景,渺渺深溪瀉暮湍。獨坐苦吟山寺冷,照人孤月正團欒。

青杏兒

姬翼

一氣貫寥寥。冥混里、孰謂鵬蜩。千形萬狀隨空化,乾坤運轉,游塵野馬,都在扶搖。

曳屣挈簞瓢。異玉食、肥馬金鑣。薰蕕梟鳳雖殊器,天鈞一點,靈明不昧,各自逍遙。

和朱世同夜聞竹聲

宋代吳芾

醉臥空齋靜絕人,夜闌霜月白紛紛。寒生枕上渾無夢,聲到窗前疑是君。

玉軫誰家調古曲,鐵衣何處角孤軍。羨君寫入新詩里,清壯還應過所聞。

送春坊董正字浙右歸覲

唐代馬戴

去覲毗陵日,秋殘建業中。莎垂石城古,山闊海門空。
灌木寒檣遠,層波皓月同。何當復讎校,春集少陽宮。

斜日二首 其一

宋代張耒

斜日歸錢暑,秋容淡太虛。閒云工變易,片月自清孤。

淹泊年華老,凄涼歲事馀。時違自樸拙,興懶日蕭疏。

竹所

宋代張煒

數干當櫩眼便青,翠陰千畝況為鄰。休貪冷地閑風月,好作清朝勁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