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辛棄疾的詩 >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

[宋代]:辛棄疾

一榻清風殿影涼,涓涓流水響回廊。千章云木鉤辀叫,十里溪風稏香。

沖急雨,趁斜陽,山園細路轉微茫。倦途卻被行人笑:只為林泉有底忙!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譯文及注釋

譯文

床榻設在殿堂的陰影下,清風吹來,涼颼颼的十分舒爽,長長的回廊里,響著淙淙的流水聲。附近的山上,樹木蕭森,云氣繚繞,傳來了鷓鴣的啼叫,山下,清溪瀲滟,稻浪翻滾,隨風飄散著谷子的香味。

日落時分,忽然來了一陣急雨,為趕歸程,只好冒雨而行,山村園圃之間的小路,在雨中變得迷茫難辨了。路上的行人看見我們疲于奔命的模樣,都相視而笑:為著游山玩水,竟弄得這樣狼狽匆忙!

注釋

鵝湖寺:鵝湖寺在鵝湖山,鉛山縣城河口鎮東南。山勢逶迤,山巔三峰挺峙,沖霄凌漢。山中怪石犖確,林深澗幽,泉瀑鳴唱,風光如畫。據說山上原有湖,多生荷,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養鵝,更名鵝湖。山麓有唐大歷時大義智孚禪師所建仁壽院,宋時稱鵝湖寺。《鉛山縣志》:“鵝湖山在縣東北,周回四十余里。其影入于縣南西湖,諸峰聯絡,若獅象犀猊,最高者峰頂三峰挺秀。”

一榻清風:蘇軾《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絕》:“食罷茶甌未要深,清風一榻抵千金。”

章:通“橦”,大木材。云木:凌云之樹木。鉤辀(gōu zhōu):鷓鴣嗚叫聲。

稏(bà yà):生長于江南的一種稻子。杜牧《郡齋獨酌》:“稏百頃稻,西風吹半黃。”

微茫:隱約模糊。

有底忙:如此匆忙。蘇軾《大風留金山兩日》:“細思城市有底忙,卻笑蛟龍為誰怒。”“底”:如此、如許。

參考資料:

1、李時人.中華山名水勝旅游文學大觀 上 詩詞卷 :三秦出版社 ,1998:758

2、辛棄疾.辛棄疾詞:萬卷出版公司,2009:134

3、王榮初.歷代山水名勝詞選 :浙江攝影出版社,1999:142

4、劉斯奮.劉斯奮詩譯宋四家詞選 辛棄疾: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73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詞人時年四十七歲,退居信州帶湖。因為鵝湖是鉛山最著名的風景點,乾道間朱熹、陸九淵兄弟及呂祖謙曾在這里集會討論學術,所以詞人深為這里的風光所吸引,于是在夏季獨自一人來訪鵝湖寺,在前往鵝湖寺的途中作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陳滿銘.蘇辛詞論稿 :文津出版社,2003:100

鷓鴣天·鵝湖寺道中鑒賞

  上片描寫的是鵝湖寺內外的景色,先寫寺內,再寫寺外,顯出詞人的安閑和愜意。清風吹來,殿堂之中特別涼爽,寺廟旁邊泉水叮咚,令人心曠神怡。寺外有千株高大的樹木,樹木中有鷓鴣的叫聲,山下有十里稻香,景色由近而遠。后二句以“鳥鳴”、“稻香”相對,不僅詞性兩兩相對,還運用了數字對:“千章”、“十里”,疊韻對:“鉤辀”、“稏”。疊韻對仗,十分工穩。

  下片描寫的是回家途中的情景,語意輕快詼諧,充滿林泉樂趣。“沖”,顯出他急迫心情,雨過天晴,山中的小路被沖得模糊不清,“趁”,寫天色將晚急忙趕路的行狀。“細路微茫”,寫路生天晚而產生的緊張心態。結韻化緊就松,自嘲不能為事業出力,只能為林泉而忙碌。也諷刺那些不知林泉之樂的俗人,不明此中的真意。正如莊子所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他追求林泉之樂,已經到了反常的程度。通過別人的嘲笑,表明他為了尋找泉水認真而忙碌,卻樂此不疲的執著精神,這是詞人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體現,但也反映了詞人擺脫煩惱、要借林泉洗滌身心疲憊的精神狀態。

  詞人寫這首詞運用了歸納法,首先把上片四句與過片兩句析為兩個部分,分別描寫鵝湖寺道周遭的林泉勝景,及“沖急雨,趁斜陽”的情形,從宿寺開始,到離寺上路,再到冒雨趕路,直至山路微茫,可謂處處是景,令詞人應接不暇。而詞人喜景之情、獵景之心也自洋溢其間。然后以“倦途卻被行人笑”一句,承上啟下,借人之口引出“只為林泉有底忙”的一句話來,更翻上一層,既活躍氣氛,又見心甘如此也,以總括上面兩個部分的文意作結。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猜你喜歡

賀新郎 秋日竹逸約同云臣紅友渭文石亭看桂

清代陳維崧

萬斛涼云瀉。買蜻蛉、煙潭容裔,晴秋瀟灑。黃葉村中行不遠,隱隱前山精舍。

人已被、暗香縈惹。才見巖梅齊著粉,染西風、叢桂旋開也。

惜奴嬌 荷花

清代莊棫

紅暈脂痕,照出水、新妝靚。幽情共、綠云低映。一曲西洲,誰采取、亭亭影。

人靜。對西風、凌波自省。水佩風裳,偏又報、涼秋信。

熱河三十六景詩 其三十 澄波疊翠

玄燁

疊翠聳千仞,澄波屬紫文。鑒開倒影列,反照共氤氳。

嘆馬二絕贈趙公簡 其二

清代引履祥

豈有千里心,所戚惟窮老。屢鞭腹自饑,蹢躅悲荒草。

初秋

宋代俞桂

火老金柔暑告殘,乘涼正好望西山。

秋聲來處無尋覓,只作窗前竹葉間。

癸酉次韻新春試筆十首酬友人 其十

明代趙完璧

揮灑憑誰共好春,青云何幸挹詩人。十分佳句凝清聽,大歷風流亦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