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清代]:納蘭性德

晚來風起撼花鈴。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聽。那更雜、泉聲雨聲。

無憑蹤跡,無聊心緒,誰說與多情。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晚問風來,吹響了護花鈴,碧山亭里正滿懷愁緒的人聽不得這般鈴聲,而泉聲雨聲也交織而來,更讓人無法承受。

你行蹤不定,音訊全無,我百無聊賴,愁緒無法向關心自己的人訴說。連夢夠也總是模糊不清,又何必把夢早早催醒呢。

注釋

太常引:詞牌名,又名《太清引》《臘前梅》,雙調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三平韻。

花鈴:即護花鈴。

無憑蹤跡:蹤跡全無,難于尋覓。無憑:無所憑據,即無法尋找。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創作背景

  這一首《太常引》,沒有確切時節,沒有確切地點,多次查閱資料亦是無果。于是,后人只能旁證推測,這應是納蘭離家夜宿別處而發的感慨。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田萍注解.納蘭詞全集鑒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406頁

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鑒賞

  這首詞雖然是容若無聊之時所寫,但所寫的內容依然離不開一個“愁”字。“晚來風起撼花鈴,人在碧山亭。”在夜晚起風的時候,吹動了護花鈴鐺,在碧山亭里的人聽到了這鈴聲。遠山之中,小小的亭子中,站著一個滿懷愁緒的人。他獨自想著心事,忽然聽到風吹動鈴鐺,發出聲響。那聲響如此孤寂,簡直要比獨站山中還要孤寂。

  這是容若心事的開頭,他站于亭子中央,沉默望山,郁郁往事纏繞在容若心頭,無法散去。本就十分憂愁,偏偏還聽到了那孤寂的鈴聲,更是愁上添愁,更何況這山中的泉水聲、雨聲相互夾雜,混雜到一起,更是讓人不忍去聽。

  “愁里不堪聽,那更雜、泉聲雨聲。”這是一句寫實的詞句,更是一句無可奈何的闡述。但是詞人卻無處可躲,世界之大,無處清靜。容若有著獨一無二的才華,他的故事廣為流傳。但他不為所累,想要遺世獨立,可是照此看來,他如何能夠獨立,所謂的獨立,不過是出世者自說自話的一個圓滿的謊言罷了。

  容若這首詞,上片是寫山間聲響,下片則是開始了對現實的抒情。“無憑蹤跡,無聊心緒,誰說與多情。”自己的心究竟能告訴誰。“無聊心緒”,一個才華橫溢的詞人,一個天真憂郁的男子,在最好的年華,卻是已經往事縈懷。

  只怕只有這世間難得的真情,會讓他動心,在春日里,容若只身立于山中的亭子下,看著遠山,聽著寂寞的聲響,傷懷。僅此而已。容若就是這樣,簡單地生活著,無論是快樂還是憂傷,都不需要理由。

  “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這份憂傷或許入夢可以緩解,但是那山中的響聲,又生生地將夢叫醒。找不到一個毫無煩憂的地方,這也是納蘭疑惑的地方。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古塞上曲七首 其二

唐代貫休

中軍殺白馬,白日祭蒼蒼。號變旗幡亂,鼙乾草木黃。

朔云含凍雨,枯骨放妖光。故國今何處,參差近鬼方。

寄題江山葉氏翠香亭

王柏

誰竊清香下廣寒,霜風染就粟膚丹。

須知葉葉蒼圭色,花未開時自可觀。

唐代韋處厚

緣崖踏石層。

夏朝同顧九和侍講湛次泉編修應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

明代鄭善夫

西崦山前逢首夏,與君一笑共扁舟。已無梅花爛刺眼,賴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鵝鸛下,遠風波浪魚龍游。酒酣忽憶鴟夷子,長日掛帆天漢流。

宮詞

宋代宋白

律管飛灰報早春,壽陽梅淡落香煙。

詞人競進新詩入,俊思無過白舍人。

餞高唐州詢

唐代沈佺期

弱冠相知早,中年不見多。生涯在王事,客鬢各蹉跎。
良守初分岳,嘉聲即潤河。還從漢闕下,傾耳聽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