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厲鶚的詩 > 歸舟江行望燕子磯作

歸舟江行望燕子磯作

[清代]:厲鶚

石勢渾如掠水飛,漁罾絕壁掛清暉。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歸舟江行望燕子磯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燕子磯山石形狀如同燕子一樣掠水飛行,懸崖絕壁上的漁罾在陽光照射下似乎掛著清輝。

在俯江亭上坐著的是誰?在看我駕著一葉扁舟仰望蒼翠的山峰。

注釋

燕子磯(jī):在南京北郊觀音山上,突出江中,形如燕子,故名。

漁罾(zēng):漁網。

清暉(huī):明凈的光輝、光澤。喻指月光。

俯江亭:燕子磯上的亭子。

翠微:青翠幽深處,常代指山。

歸舟江行望燕子磯作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乾隆八年癸亥。這年秋,詩人客居揚州,與友人方士庶、閔貞等游南京,于歸途舟中經燕子磯下,作詩寫景。

參考資料:

1、錢仲聯,錢學增選注,清詩三百首 新編本,岳麓書社,1994.04,第158頁

歸舟江行望燕子磯作鑒賞

  厲鶚為詩學宋,而自成一家,主盟江南壇坫凡數十年,為‘‘浙派’’詩的領袖。《四庫提要》說他的詩“吐屬閑雅,有修潔白喜之致”,從這首《歸舟江行望燕子礬作》可見一斑。

  磯上有俯江亭,若登之遠眺,則“白云掃空,晴波漾碧,西眺荊楚,東望海門”。“春夏水漲,浪濤轟鳴于足下”,正是“吳頭楚尾”的險要處,景觀闊大,歷來為騷人墨客樂于壯游或慷慨之吟的金陵名勝之一。正如王士模《登燕子磯絕頂作》所云:“岷濤萬里望中收”,此種景象,“前人之述備矣”。厲氏未作老調重彈,而是以一葉扁舟,凌萬頃波濤,于眺望之際,搜尋妙趣,著重刻畫了燕子磯的生動形象,抒寫了另一種閑淡清遠的情懷。既獨辟新境,又不失詩人的本色。這種在主體真誠的基礎上的精思獨創,比起那些故作豪語而落入窠臼的“率多巨制”(清吳應和語)的東西來,這一曲小詩,在藝術的品格上要高點。

  詩的頭兩句是寫景,形象十分鮮明,生動,用語極有錘煉功夫。同樣將石磯視作飛燕,但詩人已不是重復“形如”的老生常談,而是“勢如”的生動刻畫,“掠”字就用得極為準確而傳神。明張岱《陶庵夢憶》卷二“燕子磯”條說:“坐亭上,看水江澈冽,舟下如箭”,可知這里水流的迅疾。從“舟下如箭”的激流中望屹然不動的石磯,一種事物相對原理所造成的主觀感覺,英有比用“掠水飛”來形容它更恰當的了。而絕壁上掛滿水珠的魚網,在日光中閃耀著一片清暉,這是一幅何其優美悅目的《江上魚罾圖》。“掛”字用得很貼切,與“掠”字相映成趣,別有一種閑暢的情調。

  全詩構思精致而巧妙,關鍵在一“望”字。這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是以“望”作為線索把開闊的視野中,諸如石磯、絕壁、魚罾、清暉、俯江亭、翠微等景物,“散錢”般貫穿起來,構成了以燕子磯為主景的有機整體,畫意盎然;其二是以望中之望的精妙構思,表達了一種主客同一的閑情理趣。“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使人想起李白的名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而厲詩似乎還別有一種情致和神韻。我看他。他看我。他看我看他,我看他看我,這四層意思用散文的語言來說太噦嗦了,詩則通過“望”字熔鑄于“十四字中”。且以疑問的語句出之,似求有答而又不必作答,流露了一種意在有意無意之間的雅趣,余味悠然。

  “望”在這兩層意思的表現手法上是一明一暗,一藏一露,前三旬寫望中之景而“望”字藏。第四句則“望”字露,讀起來使人仿佛獲得了一個具體的審美視角,有身臨其境之感。

厲鶚簡介

唐代·厲鶚的簡介

厲鶚(1692-1752),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學家,浙西詞派中堅人物。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屢試進士不第。家貧,性孤峭。乾隆初舉鴻博,報罷。性耽聞靜,愛山水,尤工詩馀,擅南宋諸家之勝。著有《宋詩紀事》、《樊榭山房集》等。

...〔 ? 厲鶚的詩(199篇)

猜你喜歡

有感

清代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

嚙指忽心動,引領祇內傷。伊余髫齔時,隨侍于朐陽。

聞南中流言有感 其四

明代王世貞

裁呼小草便無聞,祇為慚他誓墓文。若道長安車馬色,春風吹作五陵云。

玉乳泉五首 其三

弘歷

秋氣澄石泉,凈呈太古鏡。不為整衣冠,堪因悅心性。

淮安忠武王箭歌題垂虹橋亭

元代王逢

淮王昔下江南城,萬灶兵擁雙霓旌。

錦裘繡帽白玉帶,金戈鐵馬紅鞶纓。

頌古四十五首

宋代釋如珙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里滿盛油。

風月守空閨

元代周巽

驚風開繡幕,新月照羅幃。玉樹鳴清籟,珠簾捲素輝。

砧聲敲杵急,燈燼落花微。今夜思君夢,應隨黃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