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鄭谷的詩 > 淮上漁者

淮上漁者

[唐代]:鄭谷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浦浦風一和:浦江風)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淮上漁者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邊淮河白浪滾滾,白發漁翁以船為家。水邊輕風陣陣,漁船隨處飄流。

老漁夫剛剛釣得的尺把長的鱸魚,兒孫們在荻花從中忙著吹火飲食。

注釋

白頭波:江上的白浪。

白頭翁:鳥類的一種,文中指白頭發的老漁翁。

逐:跟隨,隨著。

浦:水邊,岸邊,或為風的“呼呼”聲。

吹火:生火。

荻(dí):生在水邊的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花呈紫色。

淮上漁者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鄭谷早年交游與長安求仕時期(懿宗咸通中至僖宗乾符末)。這一時期可以說是鄭谷詩歌創作的早期。這一時期的李唐雖然各地叛亂不斷,但唐王朝的力量尚處于優勢,長安及其周邊地區也算安定。

參考資料:

1、傅義.鄭谷詩集編年校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第10頁

2、陳伯海.唐詩匯評 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第2850頁

淮上漁者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淮河漁民生活的七絕詩歌,短短七言二十八個字便展示了一幅垂釣風情畫。此詩情理兼備,意境高雅,一幅自然和諧、閑適安逸的垂釣圖表現了漁者生活的樂趣。

  “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江浦風。”描述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漁父,以船為屋,以水為家,終日逐水而居,整年出沒于江河水面,飄泊不定,飽受江風吹襲,為衣食而奔波勞苦。其中“白頭波上白頭翁”連用兩個“白頭”,是為了強調老漁父如此年紀尚飄泊打魚,透露出作者的哀嘆之意。寫漁人之“漁”,表現了漁者搏擊風浪的雄姿,灑脫、利落。“家逐船移江浦風”寫漁人之“歸”,對于漁人而言,家就是船,船就是家,故注一“逐”字,有一種隨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意味。

  “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這兩句生活氣息濃郁,但于其中也隱隱透出一縷清苦的況味,漁人終日以漁為業,吃到魚也并非易事。其中“一尺鱸魚新釣得”寫漁人之“獲”,“新釣得”三字完全是一種樂而悠哉的口吻,其洋洋自得的神情漾然紙上。“兒孫吹火荻花中。”寫漁者的天倫之“樂”,優美的自然環境烘托了人物怡然的心情。尤其是一個“吹”字,富有野趣,開人心懷,那裊裊升騰的青白色炊煙,那瑟瑟曳動的紫色獲花,再加上嘻嘻哈哈、嘰嘰喳喳的稚言稚語,和著直往鼻孔里鉆的魚香,較為安定的王朝周邊地區構成了一個醉煞人心的境界。

鄭谷簡介

唐代·鄭谷的簡介

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 ? 鄭谷的詩(273篇)

猜你喜歡

和嚴道培書院韻 其一

宋代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風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諸公唱和多記經歷之事因感昔游復用元韻凡三

宋代蘇頌

朝鞍早過鳳樓西,雨浥輕塵未有泥。

頒宴百壺人共醉,演綸雙筆客同攜。

春興 其一

黎景義

小欄花韻午晴初,家在桃源穩卜居。

壯士不言三尺劍,男兒須讀五車書。

踏莎行 曉陰

近現代章士釗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

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游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和祖擇之學士袁州慶豐堂十詠 其七

清代陳詵

洗竹遙山出,流泉到曲池。可憐波萬頃,黽勉對淪漪。

題已上人墨梅

宋代鄭洪

故園梅樹三年別,長憶看花溪雪晴。巧出疏籬便蕭散,近遭碧水更分明。

揚州何遜足詩興,茅屋己公無俗情。畫圖忽見轉愁絕,遙想月華枝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