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成語故事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基本解釋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出處戰(zhàn)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上農(nóng)》:“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zhàn)。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chǎn)約,其產(chǎn)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yuǎn)志,無有居心。”
舍本逐末的典故
戰(zhàn)國時,各個諸侯國之間經(jīng)常有使節(jié)往來。有一天,齊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趙國去問候趙威后。
齊王的這位使者沒有到過趙國,更沒見過趙威后。但他早就聽說趙威后是以為很賢德的往后,所以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一差事。他想,我作為齊國使者去向趙威后問安,趙威后一定會很高興。她一高興,說不定會賞賜一些貴重的小禮品。因此,他覺得此次出使趙國,還是一件十分難得的美差呢。
這個使者披星戴月,馬不停蹄,終于到了趙國國都邯鄲。
邯鄲,在齊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麗的:那雕梁畫棟的梳妝樓,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那熱鬧非凡的市橋,那巍峨秀麗的叢臺……他聽人說過很多很多回,可就是沒有見過。因此,一路上盤算著,等辦完了公事,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鄲,飽飽眼福。
到了邯鄲,他直奔趙王城,去問候趙威后。
趙威后果然不負(fù)賢名。當(dāng)齊王的使者被一位美麗的宮娥引進(jìn)后宮時,趙威后早已端坐在一個繡墩之上等候了。她一身威嚴(yán)正氣,滿臉的慈祥。
以禮拜見之后,齊王使者把隨身帶來的齊王親筆信呈給了趙威后。但不知怎的,那趙威后竟然沒有先去拆閱齊王的信,卻躬身問齊王使者道:“你們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又問:“黎民百姓好嗎?”
“好。”齊王使者答。
趙威后再問:“齊王也很好嗎?”
“也很好。”齊王使者答。
齊王使者回答完問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心中想什么,便直接問出來:“尊敬的威后,我奉我國大王的旨意,專程向您來問安。照說,您若回問的話,也該先問候我們的大王。可您先問的卻是年景和百姓,您怎么把低賤的擺在了前頭,而把尊貴的放在了后面呢?”
趙威后笑著說:“話可不能這么說。我之所以先問年景和百姓,后問候你們大王,自有我的道理。”
齊王使者納悶地問:“什么道理?”
趙威后說道:“你想想看,假如沒有好年景,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假如沒有黎民百姓,又哪里有大王呢?所以說,我這樣問才合乎情理;不這樣問,便是舍本逐末。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齊王的使者啞口無言了。
召見一結(jié)束,齊王的使者已經(jīng)沒有心情再去瀏覽邯鄲的美景,便直接回齊國去了。
在歸國的路上,齊王的使者一直覺得肩上沉甸甸的。雖說那趙威后什么禮品也沒有賜給他,可他并不認(rèn)為是空手而歸。他覺得,趙威后的那有關(guān)“舍本逐末”的幾句問候,比什么禮品都貴重。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舍本逐末)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綠林豪客 | 唐 李涉《井欄砂宿遇夜客》詩:“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
床上安床 | 南朝 陳 姚最《續(xù)畫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煩草。若比方諸父,則床上安床。” |
所作所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狐死首丘 | 戰(zhàn)國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 |
門當(dāng)戶對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dāng)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說雨談云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fā)已斑白,風(fēng)流頓改。” |
不卑不亢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
今是昨非 | 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 |
文山會海 | 《人民日報》1988年11月26日:“機關(guān)干部解脫了文山會海之后,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該是一件幸事。” |
共為唇齒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jìn)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