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噎廢食的成語故事

拼音yīn yē fèi shí
基本解釋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廢:停止;食:吃。因吃東西卡過喉嚨;從此就停止吃東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出處漢 劉向《說苑》:“一噎之故,絕谷不食。”
因噎廢食的典故
相傳,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節日之夜,有個財主在家大擺酒席。大家劃拳喝酒,喧聲如潮。
突然,鬧得最歡的一個老頭大汗淋漓,翻著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咽著唾沫。原來是他剛才急著說話,嘴里一塊牛肉沒嚼爛就吞了下去,結果喉嚨被堵住了。這時,在場的人紛紛圍了過來,有的說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說要再咽一塊肉,有人使勁扳開老頭的嘴巴,拿起筷子就要往里夾取,有人則使勁捏著他的脖子往下刮。眾人七嘴八舌,動手動腳,把老頭折騰得痛苦異常。最后,老頭氣得按捺不住,大吼一聲“滾開”,隨著喊聲,那塊牛肉也跟著噴了出來。
眾人大笑,正要回座位繼續吃喝,財主卻高聲說道:“各位請回吧。那位老者的遭遇是我們的前車之鑒。老夫認為:要想不再發生這樣的災禍,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本府以后再也不許人吃飯了。”說完,就下令把廚房所有的壇壇罐罐全部打碎,柴米油鹽一律放火燒掉。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因噎廢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支支吾吾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我既這等苦苦相問,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怎么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白費心機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費心機,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匡亂反正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 |
浪費筆墨 | 老舍《多鼠齋雜談》:“他便也只會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攻擊別人,且自鳴得意。” |
刑期無刑 | 語出《書 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
遁世離俗 | 《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跡”漢·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河,故言抗跡也。” |
故步不離 | 清·張履祥《與陳乾初書》:“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無所進步,是以故步不離耳。” |
藏形匿影 | 《鄧析子 無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無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