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梁襄王》翻譯及注釋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譯文: 孟子進見梁襄王,出來后,對人說:“(梁襄王)遠遠看上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注釋: 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說名赫),魏惠王的兒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謚號.此處所說的事,當在襄王繼位后不久.語:告訴。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譯文: (他見了我之后)突然問道:“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呢?”
注釋: 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態的語句云:"蓋容貌辭氣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則其中之所存者可知."惡(Wū烏)乎:怎樣,如何。
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譯文: 我回答說:“天下安定在于統一天下。”“誰能統一天下呢?”
注釋: 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一:統一。)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譯文: 我對他說:“不嗜殺的國君能統一天下。”
‘孰能與之?’
譯文: “誰會歸附他呢?”
注釋: 與:此處為歸順,隨從之意。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譯文: 我又回答:“天下沒有不歸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一發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烏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長得茂盛了。像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而現在天下國君,沒有一個不嗜好殺人。如果有一個不喜歡殺人的(國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仰望著他了。如果像這樣,老百姓就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嘩啦啦的洶涌勢頭,誰又能夠阻擋得了呢?”
注釋: 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興起貌。”人牧:管理民眾的人,即統治者。領:即脖子。由:通“猶”定:安定。孰:誰。嗜:喜歡。與: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