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引·秋思》翻譯及注釋
川原澄映,煙月冥濛,去舟如葉。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別有孤角吟秋,對曉風嗚軋。紅日三竿,醉頭扶起還怯。
譯文:清澈的水流穿過廣闊的原野,與天光云影共輝映,煙霧迷蒙中,月色昏暗,遠舟像一片片樹葉漂在水面。長長的河岸邊是平順的沙洲,留宿于蒲葦叢中的大雁正在寒冷的秋水中覓食吞咽。對著曉風嗚嗚鳴響,那是江樓上的孤角在吟唱秋意。酒后初醒,體軟頭暈,太陽已高高升起。
注釋:華胥引:此調為周邦彥始創。陳本注“黃鐘”宮,題作“秋思”,《百家詞》同。冥濛:昏暗迷茫。唼:水鳥或魚類吞食。別有孤角吟秋,對曉風嗚軋:此句化用杜牧《題齊安城樓》詩中“鳴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的句子。
離思相縈,漸看看、鬢絲堪鑷。舞衫歌扇,何人輕憐細閱。點檢從前恩愛,但鳳箋盈篋。愁剪燈花,夜來和淚雙疊。
譯文:離別的思緒相互纏繞,仔細瞧瞧、兩鬢發絲已不堪夾鑷。舞衫綢扇,品物依舊,可如今還有人來憐愛細看嗎?細數曾經的恩愛時光,只有書箱里裝滿關于她的書信和詩箋。帶著愁容剪下燃盡的燈芯,昨夜淚眼與燭光相互映照。
注釋:相縈:相互纏繞。鬢絲堪鑷:鬢發稀白,已不堪夾鑷。鑷:鑷子,拔除毛發的用具,此作動詞“拔除”解。點檢:即檢點。鳳箋盈篋:謂書箱里裝滿昔日的書信和詩箋。鳳箋:信紙的美稱,指繪有金鳳的紙。篋,小箱子,如書篋,行篋。燈花:燈芯余燼結成的花形。和淚雙疊:謂含淚看燈花,花形兩兩相疊。
周邦彥簡介
唐代·周邦彥的簡介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 周邦彥的詩(28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