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翻譯及注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譯文: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fā)心中的不平。
風(fēng)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幸名。
譯文:飄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詩人詩歌中慷概激昂之氣消磨而盡。萬念俱寂、對女子已經(jīng)沒有輕狂之念的人,卻得到負心漢的名聲。
注釋:風(fēng)蓬:蓬草隨風(fēng)飄轉(zhuǎn),比喻人被命運撥弄,蹤跡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濕的柳絮,比喻不會再輕狂。薄幸:對女子負心。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譯文: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譯文:不要憂愁自己寫的愁苦之詩會成為吉兇的預(yù)言,春天的鳥兒和秋天的蟲兒都會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注釋:讖:將來會應(yīng)驗的話。
黃景仁簡介
唐代·黃景仁的簡介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xiāng),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xué)李白,所作多抒發(fā)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dāng)軒全集》。
...〔 ? 黃景仁的詩(17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