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山歌》翻譯及注釋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譯文: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注釋:晝已昏:天色已黃昏。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喧:吵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譯文: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注釋:余:我。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譯文: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注釋: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注釋: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孟浩然簡介
唐代·孟浩然的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 ? 孟浩然的詩(28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