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左散騎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銘附詩》翻譯及注釋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陳。當用而迂,乖戾不伸。較是二者,其過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達士之經。秩秩而積,涵涵而停。
韡為華英,不矜不盈。孰播其馨?孰發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傾。
敷文帝階,擢列侍從。以忠遠名,有直有諷。辨遏堅懇,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動帝目。帝省竭心,恩顧日渥。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發帝之令,簡古而蔚。不比于權,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歷守大藩。所至極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坦之敞之,必絕其徑。浚之詠之,使安其泳。帝思其文,復命掌誥。
公潛謂人:「此職宜少,豈無凋郡,庸以自效。」上藉其實,俾統于洪。
逋滯攸除,奸訛革風。祛蔽于目,釋負于躬。方乎所部,禁絕浮屠。
風雨順易,粳稻盈疇。人得其所,乃恬乃謳。化成有代,思以息勞。
虛位而俟,奄忽滔滔。維德維績,志于斯石,日遠彌高。
韓愈簡介
唐代·韓愈的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 韓愈的詩(35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