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亭溪少宰終養(yǎng)還蜀
送張亭溪少宰終養(yǎng)還蜀。明代。湛若水。 吾愛亭溪好,溪亭生孝思。溪云懸狄望,溪水照萊衣。衣中密密線,綿綿念母慈。寸心逾線長,萬里牽慈闈。拜表昨陳情,微言感天經(jīng)。明皇務孝理,輟講歸親庭。一養(yǎng)重九鼎,三公為之輕。眉云喜色動,劍水賜衣明。慈孝曷相感,天機所由生。
[明代]:湛若水
吾愛亭溪好,溪亭生孝思。溪云懸狄望,溪水照萊衣。
衣中密密線,綿綿念母慈。寸心逾線長,萬里牽慈闈。
拜表昨陳情,微言感天經(jīng)。明皇務孝理,輟講歸親庭。
一養(yǎng)重九鼎,三公為之輕。眉云喜色動,劍水賜衣明。
慈孝曷相感,天機所由生。
吾愛亭溪好,溪亭生孝思。溪雲(yún)懸狄望,溪水照萊衣。
衣中密密線,綿綿念母慈。寸心逾線長,萬裡牽慈闈。
拜表昨陳情,微言感天經(jīng)。明皇務孝理,輟講歸親庭。
一養(yǎng)重九鼎,三公為之輕。眉雲(yún)喜色動,劍水賜衣明。
慈孝曷相感,天機所由生。
唐代·湛若水的簡介
(1466—1560)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并進”,反對“知先行后”,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謚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 湛若水的詩(984篇) 〕
明代:
楊光溥
曉雨初晴滿院清,瑤琴一曲遣浮生。柳依花塢傳春信,水隔山城遠市聲。
酒賤每逢田父醉,詩成還就野僧評。尚嫌村客人煙鬧,擬就煙霞學向平。
曉雨初晴滿院清,瑤琴一曲遣浮生。柳依花塢傳春信,水隔山城遠市聲。
酒賤每逢田父醉,詩成還就野僧評。尚嫌村客人煙鬧,擬就煙霞學向平。
宋代:
李正民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復苦磋磨。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
幽徑雨馀芳草綠,小園風靜落花多。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嘆朋簪不我過。
病思愁腸叵奈何,新詩無複苦磋磨。欣聞郢客陽春曲,罷唱吳儂小海歌。
幽徑雨馀芳草綠,小園風靜落花多。融樽正好酬佳景,休歎朋簪不我過。
宋代:
韓琦
中山風物有前緣,經(jīng)賞重陽第五年。莫為素毛悲晚歲,且吹黃菊酌芳筵。
退求僻郡疑邀寵,甘老窮邊似好權。笑問此身何計是,不如嘉節(jié)倒垂蓮。
中山風物有前緣,經(jīng)賞重陽第五年。莫為素毛悲晚歲,且吹黃菊酌芳筵。
退求僻郡疑邀寵,甘老窮邊似好權。笑問此身何計是,不如嘉節(jié)倒垂蓮。
:
劉摰
水落溪橋霜未寒,岡林平淺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蔥底,寺在崎嶇屈曲間。
水落溪橋霜未寒,岡林平淺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蔥底,寺在崎嶇屈曲間。
明代:
魏觀
層阿遞流云,繁樹散初旭。之子送我來,我送之子復。
既上辰州船,猶聞武陵曲。江空歲云暮,離思泫盈掬。
層阿遞流雲(yún),繁樹散初旭。之子送我來,我送之子複。
既上辰州船,猶聞武陵曲。江空歲雲(yún)暮,離思泫盈掬。
唐代:
全祖望
巋巋石翁,霜松雪柏。冶春之姿,非我阡陌。大滌洞天,時雨沾益。
雖復桃李,亦生骨力。書帶環(huán)之,懋昭明德。不言成蹊,同岑一脈。
巋巋石翁,霜松雪柏。冶春之姿,非我阡陌。大滌洞天,時雨沾益。
雖複桃李,亦生骨力。書帶環(huán)之,懋昭明德。不言成蹊,同岑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