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董承旨野莊圖
題董承旨野莊圖。宋代。張伯淳。 古人志道義,但覺利祿輕。朝市亦足隱,何必求郊坰。論心不論跡,乃稱人物評。董公廊廟器,一門富簪纓。石張漢世冑,崔郭唐家聲。筆下翻波瀾,胸中韜甲兵。黃閣政柄舉,烏臺公道行。征謀與治法,和氣與威棱。隨施無不宜,因物以賦形。詞林日月閒,班高地望清。公馀掃俗軌,窗草階苔青。樓臺雖無地,詩禮勝金籯。田園雖荒薄,松菊還欣榮。有詩論國事,膽張目增明。使公遁江湖,秉心亦朝廷。所志真在隱,非必身歸耕。野莊視綠野,他年定齊名。
[宋代]:張伯淳
古人志道義,但覺利祿輕。朝市亦足隱,何必求郊坰。
論心不論跡,乃稱人物評。董公廊廟器,一門富簪纓。
石張漢世冑,崔郭唐家聲。筆下翻波瀾,胸中韜甲兵。
黃閣政柄舉,烏臺公道行。征謀與治法,和氣與威棱。
隨施無不宜,因物以賦形。詞林日月閒,班高地望清。
公馀掃俗軌,窗草階苔青。樓臺雖無地,詩禮勝金籯。
田園雖荒薄,松菊還欣榮。有詩論國事,膽張目增明。
使公遁江湖,秉心亦朝廷。所志真在隱,非必身歸耕。
野莊視綠野,他年定齊名。
古人志道義,但覺利祿輕。朝市亦足隱,何必求郊坰。
論心不論跡,乃稱人物評。董公廊廟器,一門富簪纓。
石張漢世冑,崔郭唐家聲。筆下翻波瀾,胸中韜甲兵。
黃閣政柄舉,烏臺公道行。征謀與治法,和氣與威棱。
隨施無不宜,因物以賦形。詞林日月閒,班高地望清。
公馀掃俗軌,窗草階苔青。樓臺雖無地,詩禮勝金籯。
田園雖荒薄,松菊還欣榮。有詩論國事,膽張目增明。
使公遁江湖,秉心亦朝廷。所志真在隱,非必身歸耕。
野莊視綠野,他年定齊名。
唐代·張伯淳的簡介
張伯淳(1242—1302),字師道,號養蒙,崇德(今浙江桐鄉)人。祖父張汝昌,官至迪功郎,與石門酒官張子修為鄰,兩家并有池館園林之勝,號東西園,結社觴詠,時稱東西二張。父張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累官朝議大夫、崇德開國男。與趙孟頫為中表,人物相望。張伯淳9歲舉童子科,以父蔭銓迪功郎、淮陰尉,改揚州司戶參軍。
...〔
? 張伯淳的詩(78篇) 〕
清代:
丘逢甲
鰲頭龍首總浮名,何事神仙也世情。蝴蝶滿天蟾滿地,莫將隱語賺書生。
鰲頭龍首總浮名,何事神仙也世情。蝴蝶滿天蟾滿地,莫將隱語賺書生。
元代:
丁鶴年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
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
高人嗟逝矣,靜樂尚求詩。豈意無為道,翻成罔極悲。
二難勤繼述,一默付希夷。飲水心愈潔,看山意更遲。
:
陳?
何年搆此山之東,百杯相對山花紅。桐山居士老解飲,何當置我新樓中。
何年搆此山之東,百杯相對山花紅。桐山居士老解飲,何當置我新樓中。
明代:
劉存業
抱被相隨石室中,天雞初唱海濤紅。晦明不定山頭日,呼舞無端谷口風。
前輩書題空石蘚,野人心思只云松。神仙骨相知誰是,更踏飛云最上峰。
抱被相隨石室中,天雞初唱海濤紅。晦明不定山頭日,呼舞無端谷口風。
前輩書題空石蘚,野人心思隻雲松。神仙骨相知誰是,更踏飛雲最上峰。
宋代:
楊萬里
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欄春色不教親。
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
暖轎行春底見春,遮欄春色不教親。
急呼青繖小涼轎,又被春光著莫人。
唐代:
錢起
荃蕙有奇性,馨香道為人。不居眾芳下,寧老空林春。
之子秉高節,攻文還守真。素書寸陰盡,流水怨情新。
濟濟振纓客,煙霄各致身。誰當舉玄晏,不使作良臣。
荃蕙有奇性,馨香道為人。不居衆芳下,甯老空林春。
之子秉高節,攻文還守真。素書寸陰盡,流水怨情新。
濟濟振纓客,煙霄各緻身。誰當舉玄晏,不使作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