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

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

已而:過了一會兒。

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透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吟嘯:放聲吟詠。

芒鞋:草鞋。

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樣子。

斜照:偏西的陽光。

向來:方才。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

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參考資料:

1、徐中玉 金啟華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67-68 .

2、陸林編注 .宋詞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2 :63-64 .

3、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鑒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249 .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創作背景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游,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參考資料:

1、徐中玉 金啟華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 :67-68 .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鑒賞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游張公善權二洞四首 其四

宋代曾幾

善權石狀說不盡,怪怪奇奇驚倒人。大屋脩廊巖下路,凄風冷雨洞中春。

五月八日敝宅修會得春字

明代湛若水

盛夏郁郁苦炎氛,諸公一來滿座春。翠筱炊煙浮雜俎,腐儒粗糲薦香蘋。

酒行未幾起者半,會合況豈由乎人。欲托長歌歌不足,金蘭為我盡殷勤。

陳五主

明代郭之奇

可憐巴馬蔽黃塵,夷兇剪亂遂為陳。已知同泰終危國,何事莊嚴又舍身。

始興王子興勞苦,刺閨投石夜頻頻。妄希泰伯為三讓,錯認姬公乃世臣。

挽右光祿大夫知樞密院事贈開府儀同三司孫公二首 其一

劉摰

岑令神情竭,裴公柱石衰。國貪黃發舊,身負赤松期。

人也將安仰,天乎不慭遺。延和聽詔語,深見兩宮悲。

維摩贊

宋代釋廣聞

機不可觸,病不可醫。說黃道黑,引蔓牽枝。要見眾生不病時。

惜秋華·庚子秋攜家避地廣平,重九日出郭游蓮亭。十八年重到,堤柳蕭瑟,大有江潭之感。用夢窗重九韻

清代夏孫桐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