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南鄉子·集句

南鄉子·集句

[宋代]:蘇軾

悵望送春懷。漸老逢春能幾回。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

吟斷望鄉臺。萬里歸心獨上來。景物登臨閑始見,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集句 

南鄉子·集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惆悵地望著手中這杯送春酒,身體逐漸變老又有幾回能再逢見春。楚城繁花什錦心里卻傷愁遠方離別,非常感傷。更何況酒宴上清絲急管奏出的別離之音。

在望鄉臺斷斷續續的吟誦,縱使與故土遠隔萬里,卻仍然歸心似箭。此時歸心萬里,同筵的諸君,又何人會此登臨之意,輾轉徘徊,反思內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注釋

悵望送春懷:渲染對酒傷春的情話。

一寸相思一寸灰:結尾之筆取自李商隱的《無題》二首之二。

南鄉子·集句鑒賞

  “悵望送春杯。漸老逢春能幾回。”花繁葉盛的春日雖好,然而它終會遠去,惆悵地望著手中這杯送春酒,心里涌起的傷春之情比酒更濃郁,千回百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由春日的歸去不由聯想到自己年華的流逝。“漸老”,謂逐漸衰老,語調悲哀滄桑。“逢春”,忽一喜,詞情上揚。“能幾回”,情緒再次跌落,由揚而抑,更顯悲愴,人已衰老,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幾個春天。一句之中一詠三嘆,筆法纏綿而蒼老,正是蘇軾貶謫黃州哀傷心情的寫照。

  “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作者所處之時節恰是盛春,繁花似錦,故日“花滿”。楚城,正是作者貶謫之地--黃州。詞人流離飄零于此,遠離故鄉和親人,怎能不滿懷愁緒深如海。在萬紅飄香的季節里,詞人不僅沒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悅,反而備覺凄涼難耐,完全是基于受打擊、遭放逐的現實原因。此深層次的意蘊悄然表露,使其傷春之情更加意味深遠。“傷懷”二字極有分量,淋漓盡致地概括了詞人傷春意愁離別的種種凄苦之情。且這二字為作者自述,它將所集唐人詩句熔鑄為一體,表現出古為今用的絕妙之處。傷別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還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絲急管奏出的別離之音。“何況”兩字,盡顯不勝悲情之態。詞人在上片結尾處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吟斷望鄉臺。萬里歸心獨上來。”下片詞人著重抒寫自己思念故土之情。這里雖然只取原詩下旬,實際上句詩意亦隱含其中。詞人即使四處飄零宦游,卻終不曾忘卻西蜀--他的家鄉,更何況愈往南走離故土愈遙遠。登高飲酒之際,豈能不倍加思念家鄉。一個“斷”字形象地描繪了其望鄉情切的心態。詞人縱使與故土遠隔萬里,卻仍然歸心似箭,同宴的伙伴們誰能領會這份情懷。“獨”字突出了詞人孤身漂流在外的孤獨、寂寞之感。

  “景物登臨習始見,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原詩兩句之中三次用到了“閑”字,蘇軾取其詩意,化為己用,意蘊頗深。只因此時了無官職,一身輕閑,悠然從容中登臺眺望,才能將這春日的美景盡收眼底。蘇軾表面上敘述了自己無官一身輕的悠閑自在,實際深深流露了遭受貶逐,無法作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為如此,詞人才會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離去,其實是那無論無何都揮之不去的煩憂在心頭盤旋,時時折磨著他。結句為全詞點睛之筆。功業不可建。故土無法還。兩種相思,一種愁緒,糾結在一起,令詞人輾轉反側,心如寒灰。

  此詞落墨于酒筵,中間寫望鄉,結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現出一個從向外觀照而返聽收視、反觀內心的心靈活動過程。由外向轉而內向,是此詞特色之一。而此詞則證明,東坡詞橫放杰出風格之外,更有內斂綿邈之一體。若進一步知人論世,則當時東坡之思想蘄向,實已從前期更多的向外用力,轉變為更多的向內用力。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清平樂 其三

程濱

唏噓堂上,舉世誰無妄。惟有軍持成寶相,矯若游龍蕩漾。

長空夜影青青。平添雪后心情。莫道能醫心病,終朝郁郁為名。

端午詞·內廷

宋代晏殊

披風別殿地無塵,辟惡靈符自有神。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黃待制病中以詩寄之

宋代釋寶曇

故山馀地亦嶙峋,中有掖垣梧十尋。

自是萬金醫國少,人皆三事望公深。

徐惟得沖漠齋又題八絕 其二 白云洞

明代胡應麟

石洞蒼茫閉水簾,碧窗云冷玉龍潛。不妨行雨邀巫峽,猶記為霖出傅巖。

秋日二首 其一

宋代孫覿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呈濟之

金朝李俊民

朝醒暮醉幾時休,雞黍人家見客留。聞道曲生行處有,西村明日趁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