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劉采春的詩 > 啰唝曲·那年離別日

啰唝曲·那年離別日

[唐代]:劉采春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閨怨 

啰唝曲·那年離別日鑒賞

  據晚唐范攄《云溪友議》記述,劉采春是中唐時的一位女伶,擅長演唐代流行的參軍戲。元稹曾有一首《贈劉采春》詩,贊美她“言詞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徊秀媚多”,“選詞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樂曲》云:“啰唝猶來羅。”“來羅”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據說,“采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可見當時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況。

  《全唐詩》錄《啰唝曲六首》,以劉采春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詩壇上贏得了詩評家的推重。管世銘在《讀雪山房唐詩鈔》中說:“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緒之‘打起黃鶯兒’……劉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蓋嘉運所進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爛漫,或寄意深微,雖使王維、李白為之,未能遠過。”潘德輿在《養(yǎng)一齋詩話》中更稱此曲為“天下之奇作”。這類當時民間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詩篇之外,確實另有風貌,一幟別樹,以濃厚的民間氣息,給人以新奇之感。其寫作特色是:直敘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語言上脫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純用白描,全無烘托,而自饒姿韻,風味可掬,有司空圖《詩品》所說的“不取諸鄰”、“著手成春”之妙。“那年離別日”是這組詩的第四首。

  這首詩寫夫婿逐利而去,行蹤無定。張潮有首《江南行》:“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妾夢不離江上水,人傳郎在鳳凰山。”所寫情事,與這首詩所寫有相似之處。“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歸來,而不料愈行愈遠。這正是望而終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來以為是夫婿的歸船、卻總是空歡喜一場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詩法易簡錄》中所分析:“桐廬已無歸期。今在廣州,去家益遠,歸期益無日矣。只淡淡敘事,而深情無盡。”長期分離,已經夠痛苦了;加上歸期難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蹤無定,愈行愈遠,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這情況下,詩中人只有空閨長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負,因而接著在下一首詩中不禁發(fā)出“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黃河清有日,白發(fā)黑無緣”的近乎絕望的悲嘆了。

  隨著唐代商業(yè)的發(fā)達,嫁作商人婦的少女越來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類的作品出現(xiàn),而閨婦、行人之所以聽到此曲“莫不漣泣”,正因為它寫的是一個有社會意義的題材,寫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悶。

劉采春簡介

唐代·劉采春的簡介

劉采春

劉采春,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可見她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

...〔 ? 劉采春的詩(2篇)

猜你喜歡

尋芳草 本意

丁澎

嫩碧微煙籠。踏青時、芳菲誰共。繡鞋兒、卻被香塵擁。

挽不住、王孫夢。

渡江

宋代孔武仲

扁舟臨朝陽,匹馬渡江北。

志士豈懷居,征夫樂行役。

惠文伯居士請贊 其六

釋崇岳

無卓錐之地,有無價之寶。元不用安排,拈來用恰好。

沒人情,佛亦掃。這般村僧,脫空到老。

次韻唐彥英留題學舍

宋代李若水

篆壁蝸涎細,織檐蛛網圓。

小軒幽夢破,竹露濕茶因。

寄別陳志鴻罷官歸高涼 其一

明代王恭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六七月之交山中涼甚

宋代陸游

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

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