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采桑子·九日

采桑子·九日

[清代]: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采桑子·九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時分,在這遙遠的邊塞,有誰能記得我?樹葉發出蕭蕭的聲響。返鄉之路千里迢迢。家和夢一樣遙不可及。重陽佳節,故園風光正好,離愁倍增。不愿登高遠望。只覺心中悲傷不已。當鴻雁南歸之際,將更加冷落凄涼。

注釋

九日。即農歷九月九日,是為重陽節。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與親人團聚。

絕塞:極遙遠之邊塞。

木葉:木葉即為樹葉,在古典詩歌中特指落葉。

蕭:風聲;草木搖落聲。

迢迢(tiáo):形容遙遠。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風。因屏風曲折若重山疊嶂,或謂屏風上繪有山水圖畫等,故稱“屏山”。此處代指家園。這句是說,故鄉那么遙遠,只有在夢中才能見到她。

登高:重陽有登高之俗。

魂銷:極度悲傷。

參考資料:

1、張秉戍.納蘭詞箋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2、徐燕婷、朱慧國 .納蘭詞評注 :上海三聯書店 ,2014-1 :385 .

采桑子·九日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時納蘭性德二十八歲。八月,與郎談出使梭龍。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約作。納蘭寫此詞時,正使至塞外,自然佳節思親,倍感形單影只、孤獨寂寞,遂填此以寄鄉情。

參考資料:

1、張秉戍  .納蘭詞箋注 :北京出版社 ,2005-5-1 :294 .

采桑子·九日鑒賞

  納蘭容若一向柔情細膩,這闕《采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聊聊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闕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回環,路途漫長難行,遙應了“絕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系起來,相思變得流水一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闕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只覺魂銷這樣仿佛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余意不盡。大雁有自由飛回家鄉,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久久不消散。

  “不為登高。只覺魂銷“一句,詞中有詩的意境。也非是用詞這種格式流水潺潺地表達,換另一種都不會如此完美。“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詩中意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維詩中景象。而今,這一切盡歸容若。容若此詞,看似平淡,其實抬手間已化盡前人血骨。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感陳曉旭病逝

裴濤

他生未似此生癡,春雨江南破夢時。一代風流成絕響,燈前悵讀葬花詩。

門前有垂楊

明代沈周

門前有垂楊,枝葉何靡靡。

飄花欲及地,忽復因風起。

九曲之游終于星村二首 其二

近現代施蟄存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復歸山。

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

攬秀樓

陳?

何年搆此山之東,百杯相對山花紅。桐山居士老解飲,何當置我新樓中。

滕縣

明代楊起元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復斯來,甫田昔為佃。

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

丹霞元旦

清代成鷲

天外三更來鶴神,老翁白發參差新。明知昨日有今日,同是一人非兩人。

海印乍生虛室白,谷風不動明窗塵。興來策杖入云去,極目莽蒼何處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