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賀的詩 > 送韋仁實兄弟入關

送韋仁實兄弟入關

[唐代]:李賀

送客飲別酒,千觴無赭顏。

何物最傷心?馬首鳴金環。

野色浩無主,秋明空曠間。

坐來壯膽破,斷目不能看。

行槐引西道,青梢長攢攢。

韋郎好兄弟,疊玉生文翰。

我在山上舍,一畝蒿磽田。

夜雨叫租吏,春聲暗交關。

誰解念勞勞?蒼突唯南山。

送韋仁實兄弟入關譯文及注釋

譯文

滿懷凄苦飲酒送別朋友,千杯下肚臉上醉形不留。

什么東西最教傷心痛苦?馬行環佩叮當人將分手。

荒野景色浩渺無人管束,天高地遠秋來氣爽風柔。

茫茫原野好像失去主宰,只剩下空寂曠遠的黃秋。

官槐排列引向西行的道路,簇集的青青樹梢望不到盡頭。

韋郎真是好兄弟知心朋友,文筆精妙字字珠玉文章錦繡。

荒山上有我寒酸簡陋住處,一畝薄田蓬蒿叢生稻麥無收。

下雨的夜晚差吏催租呼叫,與舂米聲交錯相雜吵擾不休。

韋郎遠去誰了解我的酸楚?只有突兀的南山與我同苦憂。

注釋

韋仁實:李賀友人,河南宜陽人,長慶時曾任補闕。入關:西入關中。

觴(shāng):古代酒器。赭(zhě)顏:因酒醉而臉紅。

金環:馬絡頭上的銅環。

浩無主:因友人遠去而感到原野也像失去了主宰般的惆悵。

坐來:頃刻,頓時。斷目:目斷。一作“新月”。

“行槐”句:道旁所植官槐,排列成行,自此而西入關中,夾路不斷,故曰引西道。

“青梢”句:一作“青松稍長攢”。青梢,指槐樹。攢(zǎn)攢,聚集的樣子。

疊玉:聯璧意。生文翰:文章有光彩。文翰,文章,文辭。

蒿(hāo)磽(qiāo)田:田之多石者。蒿,碻之誤也。

春聲:一作“舂聲”。交關:交錯。

勞勞:憂愴的心情。一作“勞苦”。

蒼突:蒼翠而突兀。南山:終南山。

參考資料:

1、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210-212

送韋仁實兄弟入關創作背景

  韋仁實兄弟是福昌(今河南宜陽)人,與李賀同鄉。他們自家鄉西行入關,李賀贈此詩送別。此詩的創作時間,錢仲聯認為是李賀舉進士不第東歸的元和四年(809年)秋天,劉衍認為是李賀辭官還鄉的元和八年(813年),吳企明則認為最遲在元和四年(809年)李賀再度入長安求仕以前。

參考資料:

1、徐傳武.李賀詩集譯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401-409

2、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50-51

送韋仁實兄弟入關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詩,抒寫作者與韋仁實兄弟的情誼,寫得很有感情。

  全詩可分兩大部分。前十二句寫傷離別。開篇迅即點題,寫“送客”。送別時心情凄苦,故飲千杯而面無紅色,“何物最傷心”句,喚起下文,載著韋氏兄弟的馬匹已經馳去,馬絡頭上的銅環鳴響,最能使送別人傷心。“野色浩無主”以下六句,描寫送別地之景物,秋時天高氣爽,野色遼闊,無人管領,斯人已去,空留曠野。目斷遠處,不勝惆悵,頓時使人心碎膽破。此時只有一行行官槐的青樹梢簇聚著,伸向西去的官道上。景物描寫中飽含著詩人送別時凄苦的心緒和眷戀的情思。“韋郎好兄弟”已經遠去,回想起他們文筆精妙,字字如積疊的美玉,很覺惋惜,不能再和他們說詩論文,徒增傷感。

  “我在山上舍”以下六句突然運用轉筆,轉寫自己,慨嘆自己困守不遇。先寫家園土地之貧瘠,次寫催租吏之困擾,夜雨中,催租吏的叫罵聲和舂稻聲交織在一起。“夜雨叫租吏,春(舂)聲暗交關”二句刻畫出催租吏雨夜上門催逼租稅,農家被迫連夜舂米的辛苦景象,勾勒出當時社會現實的一個側影。最后二句說,有誰能像韋氏兄弟那樣經常憐念我憂愴的心情呢?唯有蒼翠突兀的南山陪伴著我。用問語收結,給人以悠然不盡的想象空間,更具含蓄美。結尾與開篇遙相呼應,韋氏兄弟與自己交誼深厚,所以離別時倍感傷心。

  全詩由飲別到送行,到惜別,到思念,并同自己的困境結合起來,真摯,凄婉,感人。

李賀簡介

唐代·李賀的簡介

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 李賀的詩(207篇)

猜你喜歡

無題為映南賦六首 其五

徐兆瑋

海蜃樓臺變幻多,桐華消息易傳訛。斂身艷笑驚釵燕,入骨愁絲縛繭蛾。

鎮日天臺春有主,小風古井水無波。燈窗同聽瀟瀟雨,還想吳音一闋歌。

梅巖

趙崇釠

梅花應只在巖間,無奈官身不可攀。

幾度句中尋夜佛,鉅靈安得為移山。

送家鞏寧

清代陳恭尹

家世儒官獨典軍,紫髯三十坐高軒。戰旗指處無堅壘,仕路從來有孟門。

劍長澀苔收殺氣,馬驕沙草散蹄痕。舊時贈客金錢盡,更向誰人受此恩。

疊韻酬洗奕倩

明代湛若水

長嘯聲聞塞兩間,紛紛萬有到來閒。淹留廿載成何事,空載大江明月還。

寧皇御舟

宋代黃洪

龍舟大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靜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雜題畫 其十一 李唐山水

釋妙聲

故國江山入莫秋,煙波留與后人愁。古今不預興亡事,只有滄浪獨釣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