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送元濟之歸豫章鑒賞
作者送元濟之歸豫章的詞有兩首。除這首外,還有一首《鷓鴣天》。兩相比較,似乎這首詞更閑逸,更富有詩情畫意。詞的上片寫送別之景。以“人去隔仙凡”為界,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邊三句寫近景。言陣雨過后,天上亂云飛渡,擾擾攘攘;山澗溪水潺潺,淙淙作響,山下溪中,一派喧鬧的景象。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幽閑一點。表現了對塵世紛擾的厭惡,對仙家清靜的向往。作者自注說:“桃源乃王氏酒壚,與濟之作別處”。“更覺”二句為過渡句。是說以此為界,近處,則塵世喧囂紛擾;而遠處,猶如人間仙境。從結尾三句看,作者送別元濟元之的時間在農歷二月,乍暖還寒時候,山上積雪未消。故“萬壑”三句是說,酒樓之外,千巖萬壑,為積雪所覆蓋,“瓊作樹,玉為欄”,和瑤池一般,真乃人間仙境。為下片寫“倦游回首”烘托了氣氛。詞的下片寫送別之情。開頭一句寫殷勤送別之意?!熬胗位厥住毖赞o官歸里;“且加餐”言心情雖然不好,還是要保重身體,多吃一點?!岸膛窈媹D間”,寫其歸程。言乘坐小船,行進在寒煙之中,真像生活在畫中一樣,令人陶醉,心曠神怡。“見說”句寫其歸后家庭生活。言嬌妻美妾正擁髻以待,向君傾訴衷腸。前著“見說”二字,化實為虛,虛虛實實,更靈動有趣。末后三句寫其歸游東湖。既照應詞題,點出元濟之歸去的時間和地點,又描寫了柳嫩梅殘的初春景色,以景結情,瀟灑有致。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猜你喜歡
姹鶯嬌 本名惜奴嬌 山居述懷
: 王丹桂
泉石清幽,好個真游地。香風散、彩云呈瑞。日暖天和,更時有珍禽戲。嘉致??倞y點、山家況味。外景充盈,內景還相契。丹爐畔、虎龍交會。女姹嬰嬌,頻勸我、傾金液。沈醉。但高臥、晴霞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