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采桑子·嚴宵擁絮頻驚起

采桑子·嚴宵擁絮頻驚起

[清代]:納蘭性德

嚴霜擁絮頻驚起,撲面霜空。斜漢朦朧。冷逼氈帷火不紅。

香篝翠被渾閑事,回首西風。何處疏鐘,一穗燈花似夢中。

采桑子·嚴宵擁絮頻驚起譯文及注釋

譯文

塞上的夜,沉沉如水。月落的時候,秋霜滿天。羅衾不耐五更寒。曾幾何時,小園香徑,人面如桃花。你牽著她的手,閉著眼睛走,也不會迷路。

那時的翠被,是多么的溫暖。那時回廊下,攜手處,花月是多么的圓滿。如今,邊塞。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你只能一遍一遍數自己的寂寞。守護一朵小小的燈花。在夢中,已是十年飄零十年心。

注釋

采桑子:又名《丑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格律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另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嚴霜:嚴寒的霜氣。霜起而使百草衰萎,故稱。絮:飛絮。

斜漢:即天河、銀河。南朝宋謝莊《月賦》:“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

氈(zhān)帷(wéi):氈做的毛毯。

香篝(gōu):熏籠。古代室內焚香所用之器。陸游《五月十一日睡起》:“茶碗嫩湯初得乳,香篝微火未成灰。”

疏鐘:稀疏的鐘聲。

穗(suì):谷物等結的穗,這里指燈花。

參考資料:

1、田萍.納蘭詞全集鑒賞.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257

2、《宋詞精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293頁

3、華鳴鳳.宋詞三百首.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185

采桑子·嚴宵擁絮頻驚起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詞人來到塞外之地,感受到北地的苦寒與凄涼,又恰逢愛妻離去,有感而發作下此詞。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匯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148頁

采桑子·嚴宵擁絮頻驚起鑒賞

  全詞圍繞著邊塞的寒夜進行描寫。

  上片全是用的景語,詞人用“嚴宵”“擁絮”來透露塞上寒夜的寒冷,也從中透露出自己凄苦的心境。“嚴霜擁絮頻驚起,撲面霜空。斜漢朦朧。冷逼氈帷火不紅。”首句就寫出夜的寒冷,這里的“絮”做兩個解釋,一個是上文所提到的棉被,意思便是半夜用被子裹著身體,還有一個就是指柳絮般的雪花。整句的意思便是嚴寒卷起雪花,令其如柳絮般飛舞在空中。不過從“頻驚起”這三個字來推敲,這里的絮當做棉被來解釋。因為夜里太過寒冷,幾次從睡夢中被凍醒,屋內尚且如此,屋外的曠野上更不用說了,“撲面霜空,斜漢朦朧,逼氈帷火不紅”。天空寒霧迷漫,銀河仿佛橫亙在夜空上的河流,被寒氣所籠罩,在這樣的天氣下,軍營里的爐火,再怎么添加柴火,也是燒不旺的。

  下片詞人便峰回路轉,從景轉心,開始了聯想、回憶、幻境相結合的心理描寫。“香篝翠被渾閑事,回首西風。何處疏鐘,一穗燈花似夢中”。“香篝翠被渾閑事”,一段似夢非夢的描述,仿佛讓讀詞的人與他一同回到了溫暖的家中,守著暖爐,懷擁翠被,溫暖舒適。這里的描述并非完全是身體上向往的舒適,更多的則是表達心理上的一種向往,向往自由輕松、寬松舒適的環境。“香篝”是古人在室內焚香所用的器具,而”翠被“則是背面鮮麗柔軟的被子,這兩樣事物看似是納蘭對家的渴望,納蘭也知道這一切都是“渾閑事”,他“回首西風”,妻一切不過是想象出來的美夢一場罷了。最后兩句:“何處疏鐘,一穗燈花似夢中。”這時詞人聽到稀疏的鐘聲,而帳中只有“一穗燈花”,在燈光朦朧中,作者如在夢中,不知身在何處,孤凄情懷,只能以詞寫心,托物言志。

  這首詞寫塞外的苦寒、孤寂、霜氣卷著雪花陣陣飛起,撲面而來的是冬日寒冷的天空,情景交融,詞人用詞精妙,令人哀婉嘆息。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憶王孫 新秋即事

清代方彥珍

疏簾花影月光籠。暑退涼生詩思濃。忽訝鏦錚響遠空。

戛梧桐。一半砧聲一半風。

大明殿早朝

歐陽元

扶搖萬里上青霄,鳳闕龍池步步瑤。駝背負琛金絡索,象身備駕玉逍遙。

衣冠俯伏傳呼岳,千羽低徊看舞韶。湖海布衣瞻盛事,他時田野夢天朝。

星巖二十景 其七 星亭擁翠

梁景先

天開圖畫好溪山,星聚亭依水石間。錦繡叢中堆翡翠,白云深處聽潺湲。

贈何明府

宋代趙湘

陶家宜寂寞,多醉復多才。

鎖印秋山入,移琴夜雨來。

初秋

宋代俞桂

火老金柔暑告殘,乘涼正好望西山。

秋聲來處無尋覓,只作窗前竹葉間。

題舒溪漁隱卷二首 其二

明代張弼

春水桃花雙鯉魚,老姜新酒付行廚。丁寧童子休輕剖,甫里先生恐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