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于中好·誰道陰山行路難

于中好·誰道陰山行路難

[清代]:納蘭性德

誰道陰山行路難。風毛雨血萬人歡。松梢露點沾鷹紲,蘆葉溪深沒馬鞍。

依樹歇,映林看。黃羊高宴簇金盤。蕭蕭一夕霜風緊,卻擁貂裘怨早寒。

于中好·誰道陰山行路難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是誰說陰山之路無法行走呢?大規模狩獵時禽獸毛血紛飛萬人慶祝。松樹梢上的露珠沾濕了拴鷹的繩索,蘆葦深的都沒過了馬鞍。

靠著樹休息,映襯著林子看著。眾人圍著用黃羊慶祝。霜風吹著,晚上都是寒冷的,擁有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卻怨著冬天來的比較早。

注釋

于中好: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于傳奇劇的結尾處。

風毛雨血:指大規模狩獵時禽獸毛血紛飛的情景。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鷹紲(xiè):拴鷹的繩索。

馬鞍(ān):馬具之一,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座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后均凸起。。

黃羊:一種野羊。

簇(cù):眾人圍聚。

貂裘(diāo qi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納蘭詞注,岳麓書社,2005.1,第124頁

于中好·誰道陰山行路難創作背景

  康熙十七年九月(公元1678年),康熙巡行至遵化及景忠山,詞人親自陪同,這首《于中好》就是詞人在狩獵途中所寫的。

參考資料:

1、閔澤平編著,納蘭詞全集 匯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2.03,第81頁

2、(清)納蘭性德著;田萍注解,納蘭詞全集鑒賞,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第295頁

于中好·誰道陰山行路難鑒賞

  上片描繪塞上自然風光,前二句說陰山道上并非“行路難”,而是別有一番情趣滋味。顯然這是仿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接著二句寫塞上特異的風光,進一步烘托了這種特殊環境下的體會。

  下片寫行旅中的生活情景,前二句描繪途中的休憩和歡宴,后二句轉而描述了異域的風俗異味,此中的“怨早寒”并非真的哀怨,而是表達了一種驚異的心理感受。

  這首詞氣勢豪邁,格調激越,細致生動地描摹了塞上風光。通過對狩獵途中所遇到的事物的細致描寫以及射獵后的宴飲場面和特有的塞外風情和驚奇的感受的描寫,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詞人內心的豪邁之情。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戲題四老堂十首 其八

宋代張守

多病經時不著冠,岸巾長對倦云閑。年來衰謝交游絕,靖節柴門不用關。

西興渡口雪

宋代蘇泂

岸側枯楊臥玉龍,卸殘鱗甲趁天風。

明年更作垂垂綠,會率鶯花入漢宮。

題樊川杜相公別業

唐代錢起

數畝園林好,人知賢相家。結茅書閣儉,帶水槿籬斜。
古樹生春蘚,新荷卷落花。圣恩加玉鉉,安得臥青霞。

題云林畫

元代黃公望

遠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陂陀。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

取道長河進宮齋戒即目有懷點筆成什 其四

弘歷

必告慈寧曉問安,延緣桂棹溯游瀾。黍芃麥秀香風里,縹緲西池直北看。

送陸比部汝成使閩中

明代謝榛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后芳樽不可同。日暮亂云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

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