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高適的詩 > 入昌松東界山行

入昌松東界山行

[唐代]:高適

鳥道幾登頓,馬蹄無暫閑。

崎嶇出長坂,合沓猶前山。

石激水流處,天寒松色間。

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入昌松東界山行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鳥兒才能飛越的山路上簸顛,馬蹄篤篤沒有一刻偷閑。

好容易通過一道崎嶇的長坡,又有重重疊疊的大山出現在眼前。

湍急的水流沖激著巨石,松樹的枝葉劃破了寒天。

為王事奔波路程尚沒有走盡,且不要過早地回看刀環。

注釋

昌松:縣名,唐隴右道武威郡屬縣,故城在今甘肅古浪縣西。

鳥道:只有鳥才能飛越的山道。多用來稱險峻的山路。登頓:忽上忽下、忽行忽止,形容山路的難走。

坂(bǎn):山坡,斜坡。

合沓(tà):重疊。

激:拍打、碰撞。

王程:奉王命差遣的行程。

顧刀環:西漢李陵投降匈奴后,任立政等見到他,不便私語,便自循視刀環,表示可以還歸于漢。環:諧音“還”,借作還意,隱指還家。

參考資料:

1、劉樹勛.高適詩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22

2、章培恒,安平秋,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高適岑參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93

入昌松東界山行創作背景

  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冬之際,高適經人引薦入隴右和河西兩節度使哥舒翰幕府中充任掌書記之職,赴哥舒翰幕府途經昌松時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2:90-91

入昌松東界山行鑒賞

  首聯中“鳥道”,寫山之高峻;“登頓”,上下意,詩中指翻山越嶺。“幾登頓”“無暫閑”,概括地描述了行人馬不停蹄.在崇山峻嶺中奔走的情景。以“幾”修飾“登頓”,可見行人已走的路程之長。這兩句落筆“山行”,既點題,也為后文作了鋪墊。

  頷聯寫行人在鳥道上跋涉已久,一定非常疲憊,走出漫長崎嶇的山坡,滿以為山路已盡,展現在面前的將是一望無際的平川,誰知起伏的山巒又如剛才走過的山一樣橫亙在面前。用一“出”字、一“猶”字,生動地顯示了行人錯以為山路已盡的興奮,以及看到眼前橫亙的山巒后失望、厭煩的情緒。兩句詩一揚一抑,既寫山路,又寫行人;寫山路回應“幾登頓”,寫行人回應“無暫閑”;寫山行非常真切,寫行人十分細膩。

  頸聯描寫山間的具體景物。水石相激。湍奔而去,耐寒的松樹,樹色蒼涼,令人頓生寒意。詩人驅馬趕路,走出長坂,又入群山,“山行”的辛苦、乏味自在不言之中。現在又要過激流,穿寒松,荒寒的景象使山行之人不能不生孤寂、厭倦之感。

  尾聯詩人在自覺厭倦之時,馬上自激自勵:王事未盡,不當思歸。“王程”二字總管“山行”,點明了此次”山行”的意義。“顧刀環”句用漢朝李陵的典故。李陵留匈奴后,漢使任立政等見到他,難以私下說話,便向他使眼色,井屢屢撫摸刀環,“環”與“還”諧音,示意其歸還漢朝。在這里,詩人說“且莫顧刀環”,就是提醒自己“王程”未盡,公事未了,決不能中途而止。詩人以明確的盡職意識,戰勝了“山行”的疲倦、孤寂,詩的情調也為之一振,表現出盛唐邊塞生活中所洋溢的進取精神。

  這首詩在剪裁上舍因去果,直截“山行”中的一段,以少總多,富于典型性。全詩八句,以“山行”為線索,前六句與山行之所見,意境真切,使人如臨其境;后兩句寫山行之所想,情緒昂揚,一派盛唐風調。

高適簡介

唐代·高適的簡介

高適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 高適的詩(216篇)

猜你喜歡

燭影搖紅 簾

明代楊基

花影重重,亂紋匝地無人卷。有誰惆悵立黃昏,疏映宮妝淺。

只有楊花得見。解匆匆、尋芳覓便。多情長在,暮雨回廊,夜香庭院。

題行篋內所攜米海岳各帖戲效漁洋論詩絕句

梁成楠

襄陽風景遜江南,天意存留米老庵。問月仙人知有意,如公翰墨許成三。

蝶戀花·盡道今年春較早

宋代韓淲

盡道今年春較早。梅與人情,覺得梅偏好。一樹南豅香未老。春風已自生芳草。來自城中猶帶曉。行到君家,細雨吹池沼。悵望沙坑須會到。玉溪此意年時少。

奉酬勉純 其四

明代霍與瑕

游子陟皇路,幽人嘯碧林。南北既異天,情意復鉛金。

愿言奏雅歌,既翕和且耽。巍巍山自高,洋洋水自深。

思賢書院十首 其一 青龍橋

明代孫一元

石梁無病涉,杖屨時相逢。昔聞橫空霓,今見跨水龍。

展旗峰

明代王世貞

獵獵峰旗空際磨,千山草木見還無。天策府中玄甲隊,淮南節下黑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