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

[宋代]:蘇軾

賢哉令尹,三仕已之無喜慍。我獨何人,猶把虛名玷縉紳。

不如歸去,二頃良田無覓處。歸去來兮,待有良田是幾時。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譯文及注釋

譯文

賢明的縣令啊,你的心胸如此開闊,令人敬佩。我自己憑借著虛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歸田園吧,可惜還沒有退隱的條件。我期盼著像你一樣歸隱鄉(xiāng)里,不知要等到何時。

注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簡稱《減蘭》。《張子野詞》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diào)”。

東武:這里指密州高密縣。后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見《一統(tǒng)志》)。趙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漣水人。

令尹:春秋時稱楚國執(zhí)政者,后世也用來稱知縣。

三仕已之無喜慍(yùn):出自《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玷:沾辱,自謙之詞。縉(jìn)紳:本指官員的裝束,即將手持的笏板插在腰間的大帶子上,借作官員的代稱。

二頃良田:典出《史記·蘇秦傳》:“且使我有洛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歸去來兮:歸去吧。來,語助詞。語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xué)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338-340

2、蘇軾著 .東坡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年4月1日:138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十二月,東武令趙晦之罷官歸海州,蘇軾作該詞以贈別。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xué)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338-340

減字木蘭花·送東武令趙昶失官歸海州鑒賞

  上片重在贊揚趙晦之不以個人升沉得失縈懷的胸襟和品德。開頭一句“賢哉令尹”,贊頌之情溢于言表。接著以“三仕已之無喜慍”來加以申述。這里運用了出自《論語·公冶長》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趙晦之出仕與罷官兩方面的經(jīng)歷,以及趙晦之的忘懷得失的主觀態(tài)度。在官位觀念極重的封建時代,趙晦之這種超脫的態(tài)度是十分難得的,所以蘇軾以“賢哉令尹”相許。蘇軾這樣措辭,表達了蘇軾對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寬慰。后兩句轉(zhuǎn)到說蘇軾自己,很有點自愧不如、自慚形穢的意思。這是蘇軾的謙虛,而蘇軾對趙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見于言外了。

  下片緊承上片,寫自己歸隱田園的愿望。“二頃良田”,用了《史記》中的典故,帶有幾分幽默感。:當(dāng)初由于“良田”全無,才走到仕途上來的。可是出仕與歸田相比,蘇軾此時企圖選擇的還是歸田,“不如歸去”。然而說是歸田,卻是無田。這下,蘇軾不知道怎么辦,在結(jié)尾處,蘇軾打趣說:還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見蘇軾歸田(實際是退隱)心情的迫切。這樣寫,表現(xiàn)了蘇軾在出處之間徘徊的人生態(tài)度,但主要還是為了進一層淡化趙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罷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當(dāng)時情境下,這是最得體也最有效的寬慰之辭。

  全詞,采用對比、用典的寫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詞,引用《論語》中的語句,以及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語句,表達了蘇軾體貼慰勉的情意。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曉行

陳翊

客夢正無憑,喧呼睡不能。

月移篷背雪,人遠岸頭燈。

贈謝榛

明代王世貞

脫屣平原客,振衣燕昭臺。吾人實龍矯,白日天崔嵬。

廣陸奏清商,悲風(fēng)四垂來。俯仰狎世觀,一二當(dāng)中懷。

襄陽公宅飲

唐代孟浩然

窈窕夕陽佳,豐茸春色好。欲覓淹留處,無過狹斜道。
綺席卷龍須,香杯浮瑪瑙。北林積修樹,南池生別島。
手撥金翠花,心迷玉紅草。談笑光六義,發(fā)論明三倒。

潘稼堂先生見留草堂 其一

清代吳銘道

耆舊已遼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魯靈宮。

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

題清風(fēng)閣

宋代趙抃

錦川城里玉溪橫,溪上浮圖畫閣明。我念官拘登未暇,有風(fēng)終日為誰清。

上饒道中雜詠三首 其二

宋代李綱

鬢毛蕭颯寸馀冠,蒙犯風(fēng)霜卻歲寒。但使孤忠能感激,豈辭遠謫備艱難。

蒼蒼云木留深景,渺渺深溪瀉暮湍。獨坐苦吟山寺冷,照人孤月正團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