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

[兩漢]:佚名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里有美艷的荷花。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叢生的水葒。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

注釋

扶蘇:樹木名。一說桑樹。

隰(xí席):洼地。華: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且(jū居):助詞。一說拙、鈍也。

橋:通“喬”,高大。

游龍:水草名。即葒草、水葒、紅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創作背景

  《毛詩序》以為這首詩可以看作是對齊女文姜的諷刺之詩。另一種說法是,此詩并非為諷刺鄭昭公而作,“鄭風”在歷史上被當作“靡靡之音”的代名詞,當時鄭國男女的交往是比較開放和自由的。詩中的“狂且”、“狡童”并不是真實意義的諷刺,而是一種開玩笑式的嬉鬧。

參考資料:

1、關鵬飛.探源詩經: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287-289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鑒賞

  《山有扶蘇》為《鄭風》的第十首。這首詩寫一位女子在與情人歡會時,懷著無限驚喜的心情對自己戀人的俏罵。就是這樣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卻因歷代說詩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煙霧,仿佛詩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毛詩序》說,“刺忽也。所美非美然。”鄭玄箋說:“言忽所美之人實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此言其用臣顛倒,失其所也。”以為是譏刺鄭昭公忽的,這種解說完全是曲解了詩意。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以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謠。‘不見子都,乃見狂且’,猶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高亨《詩經今注》以為這詩寫“一個姑娘到野外去,沒見到自己的戀人,卻遇著一個惡少來調戲她。”二說似乎都較牽強。程俊英《詩經譯注》說:“這是寫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對象而發牢騷的詩。”有一定道理。而宋儒朱熹則認為《山有扶蘇》是“淫女戲其所私者。”此說倒比較接近詩旨。所謂“戲”,即俏罵之意。至于稱詩中女主人公為“淫女”,完全出于道學家的偏見,因為在他看來,《鄭風》中的所有戀愛詩都是“淫奔之詩”。今人袁梅《詩經譯注》“這是一位女子與愛人歡會時,向對方唱出的戲謔嘲笑的短歌”之類的說法,即脫胎于朱熹之說,但揚棄了朱說的糟粕。

  關于詩中所寫的情景,讀者不妨作這樣的想像:在一個山清水秀的野外僻處,一對戀人約定在此幽會。姑娘早早就來了,可是左等右等卻不見心上人來。最后,姍姍來遲的愛人總算見著了,姑娘心里當然很高興,可嘴里卻罵罵咧咧地說: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樣的美男子,可不是你這樣的狂妄之徒啊!我等的人是子充那樣的良人,可不是你這樣的狡獪少年啊!處于熱戀中的古代青年男女在歡會中的愉悅的心情,可以用各種形式表現,詩中所描寫的那種俏罵,更能表示他們的親密無間。小兒女的情態在詩中確實被刻畫得入木三分。

  至于詩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和“山有橋松,隰有游龍”這四句,讀者大可不必當真,以為是戀人約會環境的真實寫照。在《詩經》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興句式。如《邶風·簡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風·山有樞》中有“山有樞,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清代的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得好:“詩非興會不能作。或因物以起興,或因時而感興,皆興也。”姚際恒在《詩經通論》中也說:“興者,但借物以起興,不必與正意相關也。”此詩中的起興就屬于這種性質。當然,無論是高山上長的扶蘇樹、松樹,還是水洼里盛開的荷花、紅蓼,這些美好的形象,從烘托詩的意境的角度看,還是很有作用的。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清代孫元衡

閩人虛畏甲申雨,海客真愁己卯風。千里霞光當日暮,一痕虹影在天東。

堯憂不離耕桑事,禹貢難忘戰伐功。綆短汲深增百慮,那因妻子念途窮。

奉題對廬文集二首 其二

陳永正

雄奇清婉發英華,嶺表風流擅一家。詩壽千春文壽世,此生原不負名花。

村居四時詞

陳際盛

繞屋千竿修竹,點池半畝新荷。門無熱客來往,始覺清涼意多。

邁陂塘 金陵王木齊追送予海上,以詞錄別,依韻和答

清代程頌萬

一舟停、佛貍祠下,酒邊人與花遇。金焦雙送南朝客,海上圓波重聚。

相記取。只那夕朱樓,我汝銷魂處。簾櫳遍數。又露掠篷低,風銷蠟黯,草草別君去。

沈德潛和韻有林壑已安仍戀主潞河歸棹敢云遄之句因疊前韻賜之 其二

弘歷

再來應是歲庚辰,珍重高年命屢申。早識云卿擅當代,不教疏傅獨前人。

華茵聯句朋猶昨,綺閣懸燈物共春。眠食倘彊思亟見,宴陪撒荔莫辭頻。

與孫文學廷璋并示孫上舍悅祖暨朱文學侗得三十一韻

清代姚燮

我昔未遇君,先與君兄交。聞有弱冠弟,關覽凌群髦。

但視兄卓奇,知非人過褒。鄰郡面易謀,鄙愿胸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