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周頌·小毖

周頌·小毖

[兩漢]:佚名

予其懲,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周頌·小毖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必須深刻吸取教訓,作為免除后患的信條:不再輕忽小草和細蜂,受毒被螫才知道煩惱;如今才相信小小鷦鷯,轉(zhuǎn)眼便化為兇惡大鳥;國家多難已不堪重負,我又陷入苦澀的叢草!

注釋

予:成王自稱。其:語助詞。懲:警戒。

毖:謹慎。前兩句的標點,有人在“而”后斷句。段玉裁《詩小箋》:“《疏》于‘而’字斷句,各本皆云《小毖》一章八句。”胡成珙《毛詩后箋》以為《唐石經(jīng)》中作“予其懲而毖彼后患”,故這句可能原作“予其懲而,毖彼后患”二句,否則各本不會說《小毖》一章八句。

荓(píng)蜂:微小的草和蜂。對此也有不同的解釋。一說“荓”是使的意思。

辛:酸痛。螫(shì):敕的假借字,勤勞。《爾雅·釋詁》:“敕,勞也。”

肇:始。允:信。也有人說,允是語助詞。桃蟲:即鷦鷯,一種極小的鳥。

拼飛:鳥飛動貌。拼:通“翻”,翻飛。此二句比喻武庚開始很弱小,后來羽毛豐滿,勾結(jié)管叔蔡叔起來叛亂。

蓼(liǎo):草本植物,其味苦辣,古人常以之喻辛苦。此句喻自己又陷入困境。

參考資料:

1、王秀梅 譯注.詩經(jīng)(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774-775

2、姜亮夫 等.先秦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686-687

3、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82

周頌·小毖鑒賞

  《詩經(jīng)》的篇名,大多是取于篇內(nèi)的成句、成詞。周頌中只有《酌》《賚》《般》的篇名不在該篇文字之內(nèi);而《小毖》卻又特別,“毖”取于篇內(nèi),“小”則取自篇外。《小毖》的題意,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以為即是“大戒”,頗見其新,但如果說從“小者大之源”(《后漢書·陳忠傳》)的角度而言方說尚勉強可通,那么,戒之意已在“懲”中表示而不題篇名為“小懲”就非方氏新說所能解釋。就題目而言,”小毖“應是小心謹慎之意。

  《周頌·小毖》篇名中點出了“毖”,詩中卻除前兩句“懲”“毖”并敘外,其余六句則純?nèi)粡娬{(diào)“懲”。

  “莫予荓蜂”句中“荓蜂”的訓釋,對于詩意及結(jié)構(gòu)的認識頗關重要。孔疏釋為“掣曳”,朱熹《詩集傳》釋“荓”為“使”,均屬未得確解,以致串釋三、四兩句時雖曲意迎合,仍殊覺難以圓通。其實,“荓蜂”是指微小的草和蜂,易于忽視,卻能對人施于“辛螫”之害,與五、六兩句“桃蟲”化為大鳥形成并列的生動比喻,文辭既暢,比喻之義亦顯。

  “未堪家多難”一句,與《周頌·訪落》完全相同,但因后者作于周公攝政前,而此篇作于周公歸政后,所以同一詩句含義便有差別。《周頌·訪落》中此句是說國家處于多事之秋,政局因武王去世而動蕩不安,自己(成王)年幼并缺少經(jīng)驗而難以控制;《周頌·小毖》中則是指已經(jīng)發(fā)生并被平定的管叔、蔡叔、武庚之亂。

  由于創(chuàng)作時間有先后之別,《周頌·訪落》可以說是周公代表成王所發(fā)表的政策宣言,而《周頌·小毖》則信乎為成王自己的聲音。其時,成王年齒已長,政治上漸趨成熟,親自執(zhí)政的愿望也日益強烈。不過,在《周頌·小毖》中,成王這種強烈的愿望,并非以豪言壯語,而是通過深刻反省予以表達,其體現(xiàn)便是前面所說的著重強調(diào)“懲”。

  《周頌·小毖》的主旨在于懲前毖后。懲前的大力度,正說明反省之深刻,記取教訓之牢,以見毖后決心之大。懲前是條件,毖后是目的,詩中毖后的目的雖然沒有絲毫的展示,卻已隱含在懲前的條件的充分描述之中。在詩中,讀者可以體會到成王深刻的反省:自己曾為表面現(xiàn)象蒙蔽而受害,曾面臨小人圖窮而匕現(xiàn)的威脅,也曾經(jīng)歷過難以擺脫的危機。但這何嘗又不由此而受到啟發(fā),進而深思:此時的成王,已經(jīng)順利度過危機,解除了威脅,而更重要的是,他已成熟.并將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決心為鞏固政權(quán)而行天子之威令。

  《周頌·小毖》隱威令于自省,寓毖后于懲前,其實正是對群臣的震懾,但含而不露,符合君臨海內(nèi)的天子身份,其筆墨之經(jīng)濟,也顯示出創(chuàng)作匠心。“懲前毖后”這一成語即由《周頌·小毖》而來。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路鳳岡民部第中牡丹冬開寄題四首 其二

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時,霜后依然絕代姿。道是經(jīng)秋渾不解,先春早發(fā)向陽枝。

壽歐子建六十初度時方應試棘圍

明代韓日纘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

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云會見起潛鱗。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歸金華二十五首 其九

明代孫蕡

令子內(nèi)庭書制誥,佳孫復作序班郎。一門三代沾恩澤,更著錦衣歸故鄉(xiāng)。

揚子道中寄陳君佐 其一

宋代孔平仲

別我如不忍,念君方索居。蕭然對松竹,獨自理圖書。

擊缽詩無敵,連環(huán)辯有馀。驊騮志萬里,那久困鹽車。

次前人越州鹿鳴宴

宋代趙抃

郡國秋闈吁俊辰,行修經(jīng)治以名聞。芳筵縹緲開三島,大樂諠嘩徹五云。

高桂折香期月窟,祥星垂彩應天文。集英唱第麻衣脫,得志無忘賢使君。

后無題五首 其三

元代王逢

回首昆崙五色天,疏風落日重佪儃。駕驂八駿非忘鎬,臺置千金舊慕燕。

地限上林云過雁,雪封西嶺樹啼鵑。遠慚行在周廬士,橫草無功日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