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劉時中的詩 > 醉中天·花木相思樹

醉中天·花木相思樹

[元代]:劉時中

花木相思樹,禽鳥折枝圖。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一步步金廂翠鋪。世間好處,休沒尋思,典賣了西湖。

醉中天·花木相思樹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看那花花樹樹交枝接葉,像是互訴著情愫;鳥兒點綴其間,構(gòu)成了一幅幅折枝畫圖。湖里的游魚成雙結(jié)對,在水下快樂地追逐;岸上的人家門當(dāng)戶對,男男女女都是親密相處。一步步鑲金鋪翠,到處見琳瑯滿目。真是人間的天堂樂土。你可別糊里糊涂,把西湖當(dāng)了賣了,白白地辜負(fù)。

注釋

折枝:國畫花卉畫法的一種,指棄根干而單繪上部的花葉,形同折枝,故名。

廂:通“鑲”。

醉中天·花木相思樹鑒賞

  杭州西湖的旖旎風(fēng)光,給文人騷客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靈感和情思。歌詠西湖的散曲作品,也如同湖山美景那樣爭奇斗妍,各具風(fēng)致。這首《醉中天》,是其中不落常套的一首。

  起首四句,剪裁出四幅不同的畫面。第一句,遠(yuǎn)眺。相思樹即連理樹,原指異根而同枝相通;西湖岸上花卉林木互相依偎簇?fù)恚豢陆尤~,遠(yuǎn)遠(yuǎn)望去便會產(chǎn)生連理的感覺。第二句,近觀。“折枝”是花卉畫中突出局部主體,而稍取旁景襯托的剪裁性的特寫,作者為各色禽鳥所吸引,佇神凝望,連同近旁枝葉的背景,不正是一幅幅絕好的折枝圖嗎。第三句,湖中。“雙雙比目魚”,當(dāng)然不是《爾雅》所說的那種唯生一目、“不比不行”的縑鰈,不過是因為游魚成群,圉圉洋洋,所以看上去都好像是結(jié)伴成對的了。何況觀魚最容易引起像莊子于濠上產(chǎn)生的那種物我一體、移情游鱗的感受,而西湖的澄澈明麗,亦自在句意之中。第四句,岸上。曲中用“鴛鴦戶”三字,造語新警。它既形容出湖岸鱗次櫛比的人家,又會使人聯(lián)想起門戶內(nèi)男歡女悅、熙熙陶陶的情景。這四句固是狀寫西湖花木之繁、魚鳥之眾、人煙之稠,然而由于用上“相思”、“比目”、“鴛鴦”等字樣,便平添了熱烈、歡樂和美好的氣氛。四幅畫面交疊在一起,本身還是靜態(tài)的,而下承“一步步金廂翠鋪”一句,就化靜為動了。“金廂”即以金鑲嵌,有富貴氣象,而“翠鋪”又不無清秀的色彩。這一切,自然而然引出了“世間好處”的考語,用今時的話語來說,這正是“人間天堂”的意思。

  鋪敘自此,用筆已滿,作者突然一折,接上了一句“典賣西湖”的冷雋語,還特地附上了小注。細(xì)細(xì)思味,令人叫絕。從注釋三所引的原注來看,臺、諫分掌彈劾和規(guī)諫,所謂有“言責(zé)”;省、院制法令、行政務(wù),所謂有“官守”;均屬于“軒冕”一流。典也好,賣也好,平民百姓不會沾染,“輕視軒冕”是理所當(dāng)然的。這句話從原注理解,便是說:西湖風(fēng)光如此美好,可不要糊里糊涂,去爭當(dāng)什么臺諫省院的高官啊。當(dāng)了官便不自由,不能流連山水,“無往不可”。這是避名利、樂山水的一層意思。另一方面,作者引用的是“宋諺”,宋社已屋,對宋而言,最終結(jié)果不啻是“典賣了西湖”。“休沒尋思”這一句,也多少隱含著對前朝誤國君臣的嘲弄,隱含著一點興亡盛衰之感。雙關(guān)之意,是頗為巧妙的。

劉時中簡介

唐代·劉時中的簡介

劉時中

劉時中 [元] (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后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號均不詳,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后在世。官學(xué)士,時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數(shù)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時漁歌最著名。

...〔 ? 劉時中的詩(31篇)

猜你喜歡

吳條聞來自婁東同泛舟錦峰飲于瞿園小閣

清代侯開國

乘興同移書畫船,名園步步許流連。松林礙日常疑雨,鳥道穿云欲上天。

山勢北來當(dāng)小閣,湖波南望接平田。酒闌無限滄桑感,話著開元各泫然。

奉家兄里門來書二首 其一

清代金應(yīng)澍

字字披肝意倍親,開緘尚喜墨痕新。深規(guī)后輩謀偏遠(yuǎn),勉紹先型志好伸。

千古功名猶易得,一家孝友最難真。渭陽忽憶平津館,宅相還欣有替人。

送陶元庸之越

釋妙聲

吳越山川一水分,總?cè)纸駥倮顚④姟l浩煊皠狱x鼉窟,鼓角聲連虎豹群。

徼外遐荒來送款,幕中賓客總能文。想君禹穴題詩處,長向姑蘇望白云。

醉落魄

宋代周紫芝

柳邊池閣。晚來卷地東風(fēng)惡。人生不解頻行樂。昨日花開,今日風(fēng)吹落。

楊花卻似人飄泊。春云更似人情薄。如今始信從前錯。

步虛詞二十三章 其十四

沈鍊

軒黃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過蓬萊島,曾上凌云臺。

非無遠(yuǎn)游意,自多塵世哀。眷風(fēng)回玉管,夜月隱金罍。

商高宗陵廟詩

宋代李廌

筑巖胥靡繼甘盤,此道寥寥不復(fù)存。

古廟秋風(fēng)塵黯黯,故陵煙樹月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