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溫庭筠的詩 > 宿云際寺

宿云際寺

[唐代]:溫庭筠

白蓋微云一徑深.東峰弟子遠相尋。

蒼苔路熟僧歸寺,紅葉聲干鹿在林。

高閣清香生靜境,夜堂疏磬發禪心。

自從紫桂巖前別,不見南能直到今。

宿云際寺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云繞山山路幽深,禪門弟子遠來相尋。

僧熟路踏蒼苔歸寺,鹿在林踩紅葉有聲。

高閣燃清香生靜境,夜堂鳴疏磬發禪心。

自從紫桂巖前告別,不見南能直到如今。

注釋

①東峰弟子:猶言東山弟子,即禪門弟子。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黃梅東山,引接學人,故稱東山法門。

②南能:指禪宗南宗惠能六祖。

宿云際寺鑒賞

  溫飛卿本出身名門,又頗有才氣,但由于他恃才逞氣,喜譏刺權貴又不受羈束,一生坎坷,漂泊潦倒。在他的一生中,喜與禪僧來往,詩集中有不少這類詩作。溫庭筠曾任襄陽巡官,并曾在江淮一帶長期游處,使他頗受南宗禪的影響。在廣東羅定縣西南有云際山,該詩中所寫之云際寺或坐落于該山之上。云際寺里有一位僧人,溫庭筠以前曾結識過。分手之后,這位僧人回到了云際寺。或許是兩人有深契,這次,溫庭筠以一名禪門弟子的身份遠遠地尋他而來。盡管他已走了很遠的路程、盡管他已爬了很高的山峰,但眼前的一幅幅美麗淡雅而又含蘊深遠的圖畫,使他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蒼苔上本沒有路,但寺僧熟悉這里的一切,他踏著蒼苔歸去。落葉本是無聲,但由于山林靜謐,小鹿嬉鬧踏著落葉發出了“沙沙”響聲。這兩個細節寫出了寺僧、小鹿在這座寂靜的山林里的自在。以一種自然的融洽為背景,作者寫禪僧的參禪生涯:燃起清香、鳴起疏磬,由此而進入清靜的禪境。見到這一切,作者不由將久不見面的這位南方禪師比作惠能。不過,該詩所寫的是溫庭筠這位才子眼中的禪僧,他與南宗慧能的禪風是有區別的。

溫庭筠簡介

唐代·溫庭筠的簡介

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 溫庭筠的詩(342篇)

猜你喜歡

金陵客夜

明代王恭

官槐夾道暮鴉鳴,匹馬那堪客帝京。紅燭夜窗千里夢,青山明月異鄉情。

白門寺里霜鐘斷,金水橋頭曉漏清。陌上相逢空借問,幾人爭識馬周名。

感興四首 其一

宋登春

肝臂列為人,自知亦巳幸。循性即坦途,求名自貽病。

都中喜晤寶山侄攜眷自蜀歸省并應順天鄉試二首 其一

金朝覲

萬里嘗辛苦,高堂尚倚門。白云何處遠,青眼幾人存。

邁跡昌宗祏,觀光近帝閽。嗟予猶碌碌,十載事雞豚。

與朝陽山人張朝夜集湖亭,賦得各言其志

唐代皎然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
茫茫區中想,寂寂塵外緣。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

僧雍野堂贊

宋代陳著

野堂之野,大千世界。

野堂之堂,匪茅一把。

送晦堂禪師還柏山

陳登

龍河花下送師歸,吳楚千峰一錫飛。到日親朋如借問,鄉心迢遞宦情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