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朱敦儒的詩 >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宋代]:朱敦儒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擔花。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每日里攜杖云游四海為家,秋夜賞月,春日品花。逢人見事不再起憎愛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云霞。

飄飄然來去隨心所欲,有時到酒肆里打酒,有時到蕭寺里討茶。我就像一只黃鸝棲飛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誰家。

注釋

先生:作者的自稱。 筇(qióng)杖:即竹杖。

把住:控制住。

放行:出行。

旗亭:代指酒樓。

蕭寺:佛寺。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創作背景

  靖康之難以前,朱敦儒寄情山水,放浪林泉,過著悠閑自得的隱逸生活。他早年樂于游山玩水、性喜飲酒吟詩的閑散生活以及傲視王侯,不肯摧眉折腰的疏狂性格,因此作下此詞。

參考資料:

1、夏于全主編.中國歷代詩歌經典 唐詩·宋詞·元曲 宋詞卷 (下卷) (繡像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195頁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鑒賞

  這首詞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詞表現了一種出塵曠達的悠閑境界。

  “先生筇杖是生涯”,開頭一語是全詞意蘊的形象的總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謂。詞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進行涵蓋,就表明他已無心于世事,完全寄情于自然山水之間。“挑月更擔花”寫出了山野風情之美與身在山野的愜意。以竹筇挑月、擔花既能令人想見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態,也可體味出詞人吟風弄月的情趣。“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進行生發,前句以“把住”筇杖作為眼前社會現實的象征,詞人看透了世事的云翻雨覆,對它們‘已無所謂愛憎可言,后句把倚杖而行作為他對生活的向往,他所行之處煙霞繚繞,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托。詞人在“筇杖”這一意象上該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豐富的意蘊。

  下闋仍承“竹筇”的意象進行放逸之情的抒發。“飄然攜去”之句就是寫他倚杖而行的處處蹤跡,他攜著它(筇杖)到“旗亭問酒”,到“蕭寺尋茶”,一“尋”一“問”暗示詞人生計的清寒,神情瀟灑落拓。結尾二句尤為妙筆,詞人比喻自己是一只飛止無定的黃鸝,性之所至不知會飛到誰家,朱教懦晚年猶如此風趣詼諧,以活潑小巧的黃鸝自喻,表現作者有一顆天真的赤子之心。

朱敦儒簡介

唐代·朱敦儒的簡介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 ? 朱敦儒的詩(273篇)

猜你喜歡

運禪人求偈

釋德洪

石室如仄磬,春云如翠被。翛然無事僧,來此時枕臂。

無求即無憂,有身還有累。永懷彭尊宿,一席曾遁世。

浣溪沙

近現代陳方恪

意氣拿云憶昔年。當筵借箸畫山川。功名欹枕看飛鳶。

草檄未成憎命達,酬恩何計受人憐。一龕云臥送華顛。

目病初愈示敬亭貽謀

清代敦敏

浮云漸盡尚模糊,慚說星眸戀若珠。對面花如隔秘霧,推窗月似障紗幮。

難同阮藉論青白,好向維摩參寂無。忽憶東堂狂飲夜,燈光爛燦醉呼盧。

挽閑閑真人父司徒

宋代陸文圭

堂堂遺一老,五福壽而康。

系出安仁讕,身居榮祿鄉。

送惟良上人歸江南

唐代盧綸

落日映危檣,歸僧向岳陽。注瓶寒浪靜,讀律夜船香。

苦霧沈山影,陰霾發海光。群生一何負,多病禮醫王。

春日郊居

明代何其偉

出郭愁真破,探春意獨偏。乾坤風物外,消息杏花前。

野竹連荒徑,嬌鶯掠舞筵。郊空呈萬匯,幽興亦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