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王建的詩 > 江陵使至汝州

江陵使至汝州

[唐代]: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間,寒食離家麥熟還。

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江陵使至汝州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回頭看巴山的道路隱沒在白云里邊,我寒食離開家鄉麥熟才回來。

傍晚時分,前面出現了幾座青得像是染過一樣的山峰。聽人說這就是汝州的山。

注釋

⑴巴陵:今湖北省江陵縣。汝州:金河南省臨汝縣。

⑵巴路:巴山小路。巴,古國名,在今川東、鄂西一帶。

⑶寒食:寒食節,指三月。麥熟:小麥成熟,指五月。

⑷染:點染,書畫著色用墨。

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

江陵使至汝州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五年(810),供職于魏博節度使田氏幕府的王建出使荊南(治所江陵),此詩便記是記錄詩人當時返程途中的優美景色的作品。

參考資料:

1、樂云.湖北辭書出版社:唐宋詩鑒賞全典,2011:371

江陵使至汝州鑒賞

  這首是一首紀行詩。第一句是回望來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當遙遠,回望巴路,只見白道如絲,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漸漸隱入云間天際。這一句表明離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經很遠,回程已快接近尾聲了。翹首南望,對遠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會產生一些懷念和遙想,但這時充溢在詩人心中的,已經是回程行將結束的喜悅了。所以第二句緊接著瞻望前路,計算歸期。王建家居潁川,離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寒食離家麥熟還”,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觀地交待離家和歸家的時間季節,實則此行往返路程的遙遠,路上的辛苦勞頓,盼歸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節景物的變化,都隱然見于詩外。寒食離家,郊原還是一片嫩綠,回家的時候,田間垅上,卻已是一片金黃了。

  三、四兩句轉寫前路所見景物。傍晚時分,前面出現了幾座青得象染過一樣的峰巒,同行的商人說,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兩句淡淡寫出,徐徐收住,只說行途所見所聞,對自己的心情、感受不著一字,卻自有一番韻外之致,一種悠然不盡的遠調。

  單從寫景角度說,用洗煉明快之筆畫出在薄暮朦朧背景上凸現的幾座輪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確實也富有美感和新鮮感。甚至通過“數峰青似染”就展現出天氣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這幾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麗身姿。但它的妙處似乎主要不在寫景,而在于微妙地傳遞出旅人在當時特定情況下一種難以言傳的心境。

  這個特定情況,就是上面所說的歸程即將結束,已經行近離家最近的一個大站頭汝州了。這樣一個站頭,對盼歸心切的旅人來說,無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對它的出現自然特別關注。正在遙望前路之際,忽見數峰似染,引人矚目,不免問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則不經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巒。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此刻在詩人心中涌起的自是一陣欣慰的喜悅,一種興奮的情緒和親切的感情。而作者沒有費力地去刻畫當時的心境,只淡淡著筆,將所見所聞輕輕托出,而自然構成富于含蘊的意境和令人神遠的風調。

  紀行詩自然會寫到山川風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單純由于寫出了優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在寫景中傳出詩人在特定情況下的一片心緒。這種由景物與心境的契合神會所構成的風調美,常常是紀行詩(特別是小詩)具有藝術魅力的一個奧秘。

王建簡介

唐代·王建的簡介

王建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 ? 王建的詩(363篇)

猜你喜歡

恭謁孝陵

弘歷

追遠欽神烈,匪遙展默思。每因羈庶政,又覺隔多時。

松柏守宮闕,星辰侍禮儀。鼎湖親卜吉,昌瑞萬年基。

胡明府書來道舊花園之游憮然作歌

李蓘

謝混游西池,休文宿東園。

我曾醉臥君園里,至今魂夢猶騰翻。

送從弟籌任告成尉

唐代許棠

海上從戎罷,嵩陽佐縣初。故人皆羨去,吾祖舊曾居。
地古多生藥,溪靈不聚魚。唯應尋隱者,閑寺講仙書。

東竺庵

弘歷

穿林破秋煙,搴蘿濕曉露。云中峰態幻,雨后溪聲怒。

靜室聊可憩,賞心于此遇。既欣筆硯隨,便令座席布。

鷓鴣天四首 其四

添雪齋

碧落橋頭正晚春,斷魂多少對黃昏。行云卷去無情句,流水攜來啼血痕。

心做酒,夢如塵,孤斟自飲漫移樽。解憂唯有君前物,借我今宵愁殺人。

驀山溪

元代譚處端

廛中碌碌,虛幻名和利。休恁苦勞心,鎮區區、傷神損氣。

回頭是老,悟即便抽身,拚榮華,絕財色,樂道超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