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黃庭堅的詩 > 次韻伯氏長蘆寺下

次韻伯氏長蘆寺下

[宋代]:黃庭堅

風從落帆休,天與大江平。

僧坊晝亦靜,鐘磬寒逾清。

淹留屬暇日,植杖數連甍。

頗與幽子逢,煮茗當酒傾。

攜手霜木末,朱欄見潮生。

檣移永正縣,鳥度建康城。

薪者得樹雞,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飽飯愧閑行。

業祠思歸樂,吟弄夕陽明。

思歸誠獨樂,薇蕨漸春榮。

次韻伯氏長蘆寺下創作背景

  元豐三年(i080)春天,黃庭堅罷北京(今河北大名)國子監教授,到汴京(今河南開封)改官,得知吉州太和縣(今江西泰和)。秋天,他從汴京起程歸江南,先回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鄉里,然后赴任,一路上寫了許多紀游詩。這首詩為途經真州(今江蘇儀征)阻風游長蘆寺作。

參考資料:

1、嚴壽澄 賀銀海.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593頁

次韻伯氏長蘆寺下鑒賞

  秋天,他從汴京起程歸江南,先回洪外分寧(今江西修水)鄉里,然后赴任,一路上寫了許多紀游詩。這首詩為途經真州(今江蘇儀征)阻風游長蘆寺作。伯氏,指黃庭堅之兄黃大臨,字元明。長蘆寺,據《傳燈錄》記載:“真州長蘆崇福禪院祖印禪師,諱智福,江州人。四處住持,勝緣畢集。三十年間,眾盈五百。”可見是一座規模不小的寺院。這首詩依黃大臨的詩韻而作,故稱次韻。在《山谷外集》卷八中,有一首題為《外舅孫莘老守蘇州留詩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堅和》的詩,作于這首詩之前,韻腳也和這首詩相同。喜歡寫次韻詩,是黃庭堅詩的特點之一。

  這首詩寫長蘆寺下所見所遇,抒發了歸江南故鄉的喜說心情。

  起首四句,概括描寫長蘆寺外景,筆力雄健而自然。行旅之人對風勢、風向往往特別敏感。第一句“風從落帆休”,把這種感受寫得極其生動。江上行舟,人們往往從船帆上觀察風力大小。此時船落下了帆,風也因帆落而停息。這種寫法頗為出人意外。第二句“天與大江平”,極寫形勢的開闊,放眼遠望,水天相連,十分壯觀。以上為目之所見;三四句寫耳之所聞。“僧坊晝亦靜”,僧坊即長蘆寺。寺院本是幽靜的所在,在深秋季節,即使大白天,也常常寂無聲息。不過,也不總是一點聲音也沒有。“鐘磐寒逾清”,長蘆寺里傳來的鐘磐之聲,在寒風中,聽起來更覺清越。這四句詩寫了季節、環境、氣氛,看似不費力,卻極為精警,起筆不凡。

  接著用移步換形之法寫各處景致。“淹留”四句寫登高看景。詩人這次游長蘆寺,客觀原因是風不順而滯留。在此詩之前,作者寫有《阻風入長蘆寺》。可見他頗有空暇,心情相當悠閑,所以能細細游賞。他時而拄杖高崗,閑數座座相連的寺院屋頂;時而路逢幽人,煮茶共話。

  接著詩人又換了一個角度,“攜手”四句寫從高處遠望之景。“木末”,樹梢。“攜手霜木末”,極言立處之高。這句詩是從杜甫《北征》“我行已水濱,我仆猶木末”句化來。詩人倚欄俯視,看到了江潮上漲,看到了往來于永正縣(宋代的真州,在唐代為永正縣的白沙鎮)江面上的船只;遠遠望去,連飛越建康(今江蘇南京)城的鳥兒也看得見。這四句以極生動之筆,描繪了長蘆寺登高眺望的一幅雄闊畫面。特別是“潮生”、“墻移”、“鳥度”等詞語,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動感。

  “薪者”四句,寫山中樵夫采得樹雞(一種生在樹上的菌子,可食),引起詩人的一番聯想。他想象樵夫把采得的樹雞,回家做成具有南方風味的羹湯,又把白玉般的秔米(即粳米),煮成香嘖噴的米飯,一家人美美地飽餐一頓。樵夫一家的做飯、烹羹,其實并非詩人親眼所見,他依然在長蘆寺下山間閑行。但是他卻從樵夫為一家人的生計而辛苦操勞,對照自己領著朝廷的俸祿,頓頓飽飯,還在這里游逛,漸愧之情油然而生。字里行間反映了作者可貴的愛民思想。

  最后四句寫聽到鳥叫聲的感受。突然,草木叢中傳來思歸樂的啼叫聲。思歸樂是一種形狀如斑鳩的小鳥,暮春時節,鳴聲像“不如歸去”,人們聽到它的叫聲,就會起思鄉之情。古代詩人專有描寫這種鳥的,如唐代元稹在《思歸樂》中寫道:“山中思歸樂,盡作思歸鳴。應緣此山路,自古離人征。”白居易在《和〈思歸樂〉》中也說:“山中不棲鳥,夜半聲嚶嚶。似道東歸樂,行人掩泣聽。”在離人聽來,思歸樂的叫聲是凄涼的。可是黃庭堅這次歸江南順道回鄉,感覺就大不一樣了。在詩人耳中,思歸樂的叫聲不啻一曲動聽的歌。思歸樂在明亮的夕陽下婉轉吟唱,十分悅耳,充滿了溫情。他在《阻風入長蘆寺》詩中也曾流露了這種喜悅心情:“歲寒風落山,故鄉喜言旋!”他自1067年(治平四年)登進士第,任汝州葉縣(今屬河南)尉,到這次赴太和知縣任,中間整整相隔十三年,內心是十分高興的。

  “叢祠”四句和前面相接,是經過詩人精心構思的。細細尋去,針線極密。由“閑行”而聽到“叢祠”(草木茂盛處的土地廟)思歸樂的叫聲;從“不如歸去”的叫聲,想到他正在回鄉路上,喜上心來;這次回鄉已在歲末,不久春天即將來臨,那時薇蕨已經長得茂盛,聊能充饑,和前面“飽飯愧閑行”句相呼應。

  清代方東樹說:“山谷之妙,起無端,大筆如椽,轉折如龍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每每承接處,中亙萬里,不相聯屬,非尋常意計所及。”(《昭昧詹言》卷十)這首詩正是體現了這一藝術特點。更為可貴的是,這首詩氣象“雄遠壯闊”,卻并不顯得作者在用力,可見詩人功力之深厚。

黃庭堅簡介

唐代·黃庭堅的簡介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 ? 黃庭堅的詩(2085篇)

猜你喜歡

寄王鍊師

元代胡奎

安期入東海,采藥三蓬萊。東窗綠玉樹,歲歲見花開。

弭節昆丘圃,吹笙閬風臺。翱翔綵云里,揮手招我來。

蘭亭曲水流觴口占

金鑒才

花逐流泉坐暮春,客來強作永和人。可憐修竹觴吟處,天地無憂物事新。

六絕句呈趙帥兼簡鄭機宜

宋代陳造

長日登臨憶侍郎,芳時譚笑客凝香。

須公多辦瓊花露,容我時開古錦囊。

題梅寄友人

明代楊士奇

冰霜同是歲寒心,回首江南間闊深。尚有風流何遜在,水邊籬落待重尋。

游碧玉洞

區必傅

杖策恣邀游,相從在浚谷。洞口白云生,天際巖如屋。

瀑布掛崖間,飛空作碧玉。長侶江流聲,還如煙霧簇。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歸金華二十五首 其九

明代孫蕡

令子內庭書制誥,佳孫復作序班郎。一門三代沾恩澤,更著錦衣歸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