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韋應物的詩 > 新秋夜寄諸弟

新秋夜寄諸弟

[唐代]:韋應物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

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

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新秋夜寄諸弟譯文及注釋

譯文

相隔兩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這晚上,能與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樹飄落一片枯葉,獨坐在空空的書齋里,思念著故鄉親人。

朝廷對我剛剛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為解除人民的災難和憂患,況且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太好。

雖然十分思念諸弟,但畢竟分別時間不算太久,還是不要過于在意這短期的分別,以致顏鬢蒼老,歲月失時。

注釋

星河:銀河。

空齋:蕭條的居室。

用:因為。

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

微疴:小病。

顏鬢:容顏,鬢發。

蹉跎:虛度年華,指衰老。

參考資料:

1、候健 李世凱 史繼中主編.歷代抒情詩分類鑒賞集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452頁

2、姬沈育選注.大唐詩作: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07:第173頁

新秋夜寄諸弟創作背景

  《新秋夜寄諸弟》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當時韋應物四十七歲,這年初夏,詩人由比部員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詩人籍貫長安,原來又在中央任職,所以常和諸弟棲游共處;今雖升遷,但遠在外郡,因而秋來十分思念諸弟,感秋而有此作。

參考資料:

1、錢文輝著.唐代山水田園詩傳: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324頁

新秋夜寄諸弟鑒賞

  首二句言新秋,但從中已流露思弟之苦:這兩句,“俱秋夕”的“俱”字,從兩地落筆,點出與弟相思難會之苦;而秋風蕭索之夕,更從季候中烘襯出一層悲涼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襯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別無可共。從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歡聚,同桌共餐,攜手同游,文津共渡,詩文同賞,無話不論,何等歡欣;而今“共望”的,卻只“星河”在天。一個“共”字,反襯出詩人極其寂寞之感,透出詩人極其憶昔之情。

  如果說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歸之心還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這種感情表現得就更加明顯了:俗話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高大的梧桐樹上,秋風偶吹黃葉落地,便引起詩人無限的思歸之情。“高梧”對“空齋”,雖是衙署中實有之景,卻正契合著詩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葉下”對“秋思多”,表面是因果關系的對仗,好像因“葉下”而生“歸思”之想,而實則是因“歸思多”才更注意了節候的變化,由此襯出詩人思念諸弟之殷切。念弟思歸畢竟是個人小事,從政愛民才是職責大事。作為清正的官吏,詩人在這一點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寫道“方用憂民瘼,況自抱微痾。”為遞進之語,為尾聯內容轉折作鋪墊。兩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從政愛民,切不可因思念諸弟而使歲月蹉跎。勸勉自己不要因念諸弟而變得蒼老,正說明思弟情深,難于忘懷。

  這首詩語言淺近,感情深摯,詩人能把個人小事置于從政大事之下,體現了一位清正官吏應有的思想品格。詩雖是古體,但有些詩句卻清麗而又對仗工穩,情深而又不獨溺于己情,表現了詩人嫻熟的寫作技巧。

韋應物簡介

唐代·韋應物的簡介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 韋應物的詩(487篇)

猜你喜歡

遺太白山人方舄歌

明代鄭善夫

道人昔年屠赤虬,虬革中作云錦裘。授之素女制方舄,精比南海之輕綃。

鹖冠鶴氅言好逑,未有售者微其儔。余知尤物終非世所畜,化作雙鳧飛去從王喬。

次韻玉汝謝橘

明代王鏊

洞庭自是君家果,霜落晴洲色漸深。收子未儲千顆玉,封侯寧抵萬株金。

不移淮北生生意,相饋燕南歲歲心。莫怪野人芹自美,江陵千樹不同林。

曉發沙城由東山間道薄暮始達宣府

李時勉

仆夫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

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

中秋下浣次計幕諸公佳什之韻

趙善括

駒隙匆匆不暫留,誰能宴坐學裴休。

君攜嘉客江亭醉,我泛扁舟楚澤秋。

重游鼎湖山短吟八首 其二

近現代許南英

竹兜輕又快,五步當十步。彳亍阡陌間,牛與人爭路。

竹譜

元代吳鎮

初畫不自知,忽忘筆在手。庖丁及輪扁,還識此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