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貫云石的詩 > 塞鴻秋·代人作

塞鴻秋·代人作

[元代]:貫云石

?戰西風幾點賓鴻至,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

塞鴻秋·代人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迎著西風,疏疏落落飛來北雁幾只,這讓我回想起有關南朝興亡的悠久往事。鋪開華美的信紙,想寫幾句知心的話語,卻只是停住筆尖半天也沒有什么奇妙的才思。往日興致高時,寫文章都是一揮而就毫無瑕疵,今天卻病懨懨的萎蘼不振,才剛寫下“相思”兩個字。

注釋

正宮: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塞鴻秋:曲牌名。全曲七句,押六個仄聲韻。

戰西風:迎著西風。賓鴻:即鴻雁,大雁。大雁秋則南來,春則北往,過往如賓,故曰“賓鴻”。

南朝:指中國歷史上宋、齊、梁、陳四朝,它們都是建都在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市)。吳

花箋:精致華美的紙,多供題詠書札之用。徐陵《玉臺新詠序》:“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

霜毫:白兔毛做的、色白如霜的毛筆。

一掃無瑕(xiá)疵(cī):一揮而就,沒有毛病。瑕疵,玉上的斑點,引申為缺點或毛病。

病厭厭:即“病懨懨”,病得精神萎靡不振的樣子。

參考資料:

1、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103

2、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114

3、曾永義.黑暗時代的自由頌——元人散曲.北京:線裝書局,2012:212-214

4、李雁 吳冰沁.元散曲經典品讀.北京:藍天出版社,2015:60-62

塞鴻秋·代人作創作背景

  這是替別人而寫的一首曲子。詩文中的“代作”,往往是應主人或友人之命而效勞;散曲則不同,多為文人代女子捉刀,因為舊時的女子識字不多。這首曲子就是使用女子的口吻,描繪她展開花箋寫信的一段情節,表現其秋日相思之情。由于資料所限,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

參考資料:

1、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圖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114

2、曾永義.黑暗時代的自由頌——元人散曲.北京:線裝書局,2012:212-214

3、李雁 吳冰沁.元散曲經典品讀.北京:藍天出版社,2015:60-62

塞鴻秋·代人作鑒賞

  這首曲子描摹一個失戀者給戀人寫情書的情景。作者用兩三句話就勾勒出失戀者少情沒緒的典型神態,手法新穎別致。

  曲子首句按照詩曲見景生情、托物寄興的習慣思路,先形象地勾畫出一幅蕭瑟凄涼的深秋雁空圖,為下文抒寫作情感鋪墊。領頭字“戰”,既可解為寒戰、抖索,也可解為掙扎、抗爭。“戰”字總領全篇,營造出一派秋日肅殺之氣。西風也好,鴻雁也好,全由這“戰”字的點染,涂上灰冷的色調,賦以情感的分量。

  次句寫蕭瑟秋景所激起的悲秋心緒,“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但作品卻故意不直說“傷心事”的具體內涵,而采用了欲擒故縱、跌宕起伏的表達方式。先是“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打算向知心的人兒寫信,這就使人想到主人公之所以見雁傷心,必定與雁能傳書的因素有關,其“傷心事”也必然包含在“知心事”中。“欲寫”,信紙也已經鋪好了,但其結果是來了個“停霜毫”,一字都沒寫出來。這就產生了全曲的第一層波折。

  主人公自言“半晌無才思”,看來此時寫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曲中偏偏又出現第五、六句對“往常得興時”的補敘。“一掃無瑕疵”,生動地描繪了往常行文作曲文思敏捷的程度,與上句“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今昔的這種反差,就形成了第二層波折。

  末句又從“往常”返回到“今日”,花箋上終于勉強寫了,但只有兩個字:“相思。”“病厭厭”與“得興時”,“兩個相思字”與“一掃無瑕疵”的鮮明對照,又構成了第三層波折。“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說明前時的“傷心”,正是深深的離恨與苦苦的相思。

  全曲處處曲筆,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顯示了主人公相思成愁的心境。大量運用的襯字,則應合了她“病懨懨”的相思綿情。

貫云石簡介

唐代·貫云石的簡介

貫云石

貫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號成齋,疏仙,酸齋。出身高昌回鶻畏吾人貴胄,祖父阿里海涯為元朝開國大將。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貫只哥,即以貫為姓。自號酸齋。初因父蔭襲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讓爵于弟,北上從姚燧學。仁宗時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不久稱疾辭官,隱于杭州一帶,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藥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今人任訥將他的散曲與自號“甜齋”。

...〔 ? 貫云石的詩(65篇)

猜你喜歡

虞好古挽辭

宋代史浩

躡屩擔簦不厭頻,治安有策上嚴宸。朝為逆旅馬助教,暮作南昌梅子真。

豈是天教亡寸祿,祇應身欲到三神。從今遂泯凌云氣,掛劍寒松淚滿巾。

酷暑終轉陰涼喜而歌

崔榮江

炙灼錐千孔,淋淋汗若漿。桔槔深不汲,涸陌渴黍梁。

違久瀺灂水,相逢只夢鄉。蒸床身烙餅,葦席洼盛湯。

中秋雞鳴寺獨坐

明代陳履

疏星淡月秣陵秋,獨客翛然動遠愁。萬里音書懸北雁,孤山風物異南樓。

光搖石室涼應透,影落銀河凈欲流。是處旅魂驚不定,清砧遙夜送聲幽。

易守建業毅夫有詩贈別次韻五首 其一

宋代陸佃

太守無堪久借留,君王恩禮與升州。親輿自可時來往,漁唱猶能數獻酬。

風色得經揚子渡,月明知在海棠洲。北山楷木今成列,獨傍師門想見丘。

和育王十二題·明月臺

李覯

月色固無改,臺基亦不壞。

嗟哉翫月人,古來誰更在。

朱儒誦

兩漢佚名

臧之狐裘。

敗我于狐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