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覯的詩 > 秋晚悲懷

秋晚悲懷

[宋代]:李覯

漸老多憂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傷。

數(shù)分紅色上黃葉,一瞬曙光成夕陽。

春水別來應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壺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華幾許長。

秋晚悲懷鑒賞

  這首詩題為《秋晚悲懷》,詩人把主題定得十分明顯。自從宋玉在《九辯》中大抒悲秋情懷之后,感秋、悲秋就成為歷來詩人常寫的主題之一,這首詩也是借秋晚的景象,抒寫詩人內(nèi)心的悲感的。

  起始兩句感嘆時光易逝,壯志未酬。“漸老”則已是人生的秋天;“多憂”,可知世事并非平靜;“百事忙”,可見勞生碌碌,生計維艱。但詩人傷懷者尚不止此,時已暮,天漸寒,日漸短,時序是不留情的,流逝的時光,不能夠再回來了。“惟草木之零落兮,傷美人之遲暮!”作為一個有心的志士,詩人感到很悲傷。這兩句是從悲秋之情著筆,先把心事和盤托出,以見情真。次兩句寫秋天的景色,但景中寓情,“數(shù)分紅色上黃葉”,大自然原不過是點染秋色,詩人卻體察到時事的易于變遷。“一瞬曙光成夕陽”,更使人深惜曙景不長,朝暉易成夕照。“數(shù)分”以顯其漸變;“一瞬”,以明其短暫。秋晚降霜,黃葉染成了紅色。日暮了,夕陽雖好,畢竟抵不上朝陽;“霜葉紅于二月花”,雖然給人以另一種美的感受,但畢竟不及春花。詩人是多感的,他也懂得四時運行的規(guī)律,但面對現(xiàn)實,還是產(chǎn)生了淡淡的哀愁,因此這樣的詩句,能引起很多人的同感。第五、六兩句寫詩人開拓心胸,從現(xiàn)實中力求振奮。詩人想到流去的春水,應有到海的時侯,它載去人們送別之情,祝愿它流進大海,匯成那雄波巨瀾,在奔騰浩瀚、無邊無際的海洋中,有它一份生命的力量。接著又想到山上的青松,青松的生命,是耐得住風霜的,在風欺霜打之后,依然虬枝奮昂,老干撐天,絲毫不帶有畏怯的樣子。前句以“應到海”表示推測,是寫他人;后句以“合經(jīng)霜”表示理所當然,是寫詩人自己。前句于吟想中見柔情,是對他人的懷思;后句于激奮中見勁節(jié),是詩人對自己的策勵。但詩人此時并未得到完全的超脫,絲絲縷縷的秋懷,仍然使他有“歲月將零”的傷感。在詩的結尾中,詩人說:借用道書中壺公的故事,詩人說,如果能追隨著壺中的仙翁,也許能知道人間日月的長短,而不致有歲月蹉跎、華年難再的感慨。

  全詩以悲懷起興,以自求振拔結束;中間兩聯(lián),對仗自然,語言清新灑落,可見詩人風格的一斑。詩中所表達的情意,對當時懷才未遇的志士來說,有普遍的意義。

李覯簡介

唐代·李覯的簡介

李覯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fā)向?qū)W、勤于著述,以求康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shù)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于禮。他不拘泥于漢、唐諸儒的舊說,敢于抒發(fā)己見,推理經(jīng)義,成為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為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 ? 李覯的詩(81篇)

猜你喜歡

俠客作

歐大任

君不見燕中高筑黃金臺,樂生慷慨從西來。揮戈談笑聊憑軾,七十齊城何有哉。

君不見荊卿擊筑飲燕市,悲歌變徵聲,出祖臨易水。

六言二首贈月蓬道人

宋代劉克莊

我與蒙倛相類,君似季咸而非。

老子曾傳口訣,道人勿泄天機。

莪默絕句集譯箋乙集 其三三三

近現(xiàn)代伯昏子

萬罪一身何穢污,知君恩恕信能涂。窮途當哭君皆顧,潦倒窮途誰若吾。

九鎖步虛詞

宋代陳洵直

犖確玉峰矗,真朋夐游遨。洗耳發(fā)清響,躡蹻玱鸞高。

飛泉落松杪,節(jié)奏風蕭騷。八鎖度靈鑰,鏗鏗引云璈。

三巖詩 澹山巖

宋代盧臧

誰開仙窟宅,非與眾巖儔。樹響晴翻雨,嵐涼夏變秋。

禽靈啼復斷,云怪吐還收。深羨群僧住,嗟予莫少留。

和運司園亭·西園

宋代孫甫

外臺富園池,茲焉甲西南。

異花間棠梅,良木森楩楠。